会计学
1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fángzhǐ)研究
第一页,共32页。
内容(nèiróng)
1 前言(qián yán)
2 铸坯表面纵裂纹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4 铸坯表面星形裂纹
5 结论
第1页/共32页
第二页,共32页。
(qián yán)
连铸坯质量概念:
◆ 铸坯洁净度(夹杂物数量(shùliàng)、类型、尺寸、分布)
◆ 铸坯表面质量(表面裂纹、夹渣、气孔)
◆ 铸坯内部质量(内部裂纹、夹杂物,中心疏松、缩孔、偏析)
◆ 铸坯形状缺陷(鼓肚、脱方)
第2页/共32页
第三页,共32页。
(qián yán)
铸坯裂纹是影响连铸机产量和铸坯质量的主要缺陷。据统计铸坯各类缺陷中的50%为裂纹。铸坯出现裂纹,重者会导致(dǎozhì)漏钢和废品,轻者需进行精整。
第3页/共32页
第四页,共32页。
2 铸坯表面(biǎomiàn)纵裂纹
板坯表面纵裂纹特征
表面纵裂纹可能发生在板坯宽面中心区域(qūyù)或宽面到棱边的任一位置产生。图2-1为板坯宽面中心区域(qūyù)的纵裂纹和纵裂纹的显微形貌。以250×1200mm(C=%)板坯为例:
细小纵裂纹:宽度1-2mm,深度3-4mm,长100mm左
右。
宽大纵裂纹:宽度10-20mm,深度20-30mm,长度有
几米,严重时会贯穿板坯而报废
第4页/共32页
第五页,共32页。
2 铸坯表面(biǎomiàn)纵裂纹
综合分析表明纵裂纹有以下特征:
(1) 产生纵裂纹的表面常伴有凹陷(depression),纵
裂纹的严重性与表面凹陷相对应。
(2) 裂纹沿树枝晶干方向扩展。
(3) 裂纹内发现有硅、钙、铝等元素的夹杂(jiāzá)物。
(4) 在裂纹周围发现有P,S,Mn的偏析
(5) 在裂纹边缘出现有一定的脱碳层,说明裂纹是在高
温下形成扩展的。
第5页/共32页
第六页,共32页。
2 铸坯表面(biǎomiàn)纵裂纹
图2-1 板坯表面纵裂纹(liè wén)形貌
第6页/共32页
第七页,共32页。
2 铸坯表面(biǎomiàn)纵裂纹
表面纵裂纹产生的原因
◆ 板坯横断面低倍检验指出,纵裂纹起源于激冷层薄弱处(约2-
3mm)。
◆ 结晶器的模拟试验(shìyàn)指出,纵裂纹起源于结晶的弯月面区(几十毫
米到150mm)周边坯壳厚度薄弱处。这说明纵裂纹起源于结晶器
的弯月面区初生凝固壳厚度的不均匀性。由于受力的作用:
(1)板坯凝固壳四周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的收缩力。
(2)板坯收缩由钢水静压力产生的鼓胀力。
(3)宽度收缩受侧面约束产生的弯曲应力。
这些力的的综合作用在坯壳上,当张应力超过钢的高温允许的强度,则就在坯壳薄弱处萌生裂纹,出结晶器后在二冷区继续扩展。
第7页/共32页
第八页,共32页。
2 铸坯表面(biǎomiàn)纵裂纹
在结晶器弯月面区坯壳厚度生长不均匀的主要原
因是:
(1)包晶相变(L+δ→γ)收缩特征,气隙过早形成,
导致坯壳生长不均匀。
(2)工艺因素影响结晶的坯壳生长不均匀。
显然要防止产生纵裂纹,就是要使结晶的弯月面初生坯壳厚度均匀,避免坯壳产生应力梯度。要做到这点(zhè diǎn),对于包晶相变的收缩特征是由Fe-C相图决定的,人为无法改变,而重要的是准确控制影响结晶的初生坯壳生长的工艺因素,来防止产生纵裂纹。
第8页/共32页
第九页,共32页。
2 铸坯表面(biǎomiàn)纵裂纹
影响表面纵裂纹(liè wén)产生的因素
(1) 钢水成分
◆ [S]>%,纵裂纹增加(图2-2);
◆ [C]=~%,纵裂纹产生(chǎnshēng)严重(图2-3)
图2-2 钢中[S]与裂纹指数的关系
第9页/共32页
第十页,共32页。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研究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