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你熟悉这段童谣吗?一起来读一读。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曾被授予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旬 熬 蒜 醋 饺
翡 拌 榛 栗 筝
鞭 麦 寺 逛
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时 间
风 俗 习 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
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按时间顺序
印象
忙碌
热闹
喜庆
祥和
团圆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7自然段):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第二部分(8--11自然段):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第四部分(14自然段):描写正月十九新年结束
思考:
再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这篇课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课文分别写了哪些时间?每一个时间里有哪些习俗?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1、读课文,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4、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春节》语文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