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的精神:把不可能转变成可能晏丽珍(美国默克公司员工) 回顾我的人生,我的自信心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去美国之前,我是福建农学院一名大学讲师和教研室副主任。那时的我,既自尊又自信,相信只要努力,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够做到。 1989 年我去了美国。起初,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但海外生活的现实,像语言的障碍、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尤其是我的研究方向由森林学转成环境毒理学,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向自我的挑战。渐渐地我开始找不到自信,最可怕的是我发现我失去了我的梦和理想。我开始恐惧:人如果丢了梦和理想那他(她)的生活还有希望和意义吗? 大约在三年前,我开始在心灵深处不断地问自己: “我要这样度过我的余生吗?”“不!”。怎样才能找回我的信心来实现我的梦想呢? 亲爱的朋友们,美国总统罗斯福太太埃莉诺曾经说过:“当你做了一件你必须要真正面对恐惧的事后,你就从那个经验中获得了力量、勇气和信心。为此你必须做你认为你不能做到的事情。”亲爱的朋友们,你想到过吗, 为什么有些人在做的事情,其他人认为是不可能或是疯了?因为我们太容易贪图安逸,为此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或丢失了自己的梦.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出我们的舒适区,并开始追求我们的梦想呢?今天,让我与你们分享一下我跑马拉松的故事以及它给我的启迪. 记得 2000 年的一天,有一位同事给我讲她女儿要去参加自行车比赛的事,她的故事触动了我那股追梦的激情,于是我告诉那位同事我想去跑马拉松。但在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实现那个目标。那个目标似乎远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毕竟, 我已经 38岁了,况且刚生完孩子,体力还没恢复,还从没有跑过 1英里以上,我怎么可能跑马拉松呢?于是我把这件事情抛在脑后,不了了之。直到2006 年11月,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在那儿我听说我朋友彭建刚刚跑过了纽约市马拉松,他的经历激发了我。我当场宣布,我也要去跑马拉松。除了彭建外,在场的每个人都取笑我,认为我异想天开,一定是疯了...... 他们取笑我根本不知道马拉松距离有多长,那倒是事实,我确实不知道马拉松真实的距离。但是我为自己辩护,告诉那些泼泠水的人说:跑步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是产后的母亲能为自己的孩子产奶一样。旁人的嘲笑并没有阻拦住我!事实上,他们的嘲讽反成了我的一个动力。我想向世人证明,即使在 44岁的年纪,我仍然有能力追求我的人生梦想! 我从聚会一回家,我就给我远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朋友安娜打电话。她已60多岁, 但仍然坚持在跑步。Ann 在我那些苦读求知的研究生日子里对我总是充满信心和鼓励。所以我打电话询问她的意见。她告诉我:“我的好姑娘, 你能做任何事情—- 只是不要操之太急,要慢慢来!”她的话激励了我,我立刻上网查读了许多有关马拉松的材料。第二天我毫不犹豫地在网上报名参加 2007 年4月的半个马拉松赛。接着我从谷歌下载了一个训练方案(如下所示),用来作我的训练计划。为了确保按计划完成该跑的英里数,我把具体的日期注在每周该跑的英里数边。就这样我在自家的跑步机上开始了 5个月的自我训练。我的训练计划是,一周里跑4个短跑,周末跑一个长跑。在半程马拉松赛的前一天晚上, 我丈夫告诉我:“你知道你仍然可以选择不去跑。”我回答他说:“你开玩笑吗?我一直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而训练,如果
马拉松精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