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信常用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 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 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 即古代镜子, 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 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 含居高临下之义。赐, 上给予下叫做赐。钩, 古以钩陶喻国政, 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 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 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 皆可使用。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 就是赏阅的意思, 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 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 可称“慈鉴”。夫妻, 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 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 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 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 席位。道席, 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 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 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 文人间也常互用。撰, 即著述。史, 指有著作传世垂史。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启辞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 或寒暄客套, 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 由于旧时尺牍中, 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 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 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 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 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 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 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即禀者同上。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 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拜启者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兹启者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2) 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 一启蓬心。正切驰思, 顷奉华翰, 快慰莫名。顷得手示, 欣悉康泰, 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
古人书信常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