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书信礼仪.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书信文/彭林一、书信中的平和阙“平”和“阙”是传统书信中最常用的格式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我们先来看一封儿子致父母的家信: 父母亲大人膝下,谨禀者:男离家后,一路顺利,平安抵达学校,可纾廑念。惟思双亲年齿渐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职。伏望训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务, 或有以补乃兄之过。王阿姨家已去看望过,家中老幼平安,嘱笔问好。专此谨禀,恭请福安。男某某谨禀某月某日这封信有一些很特殊的现象。首先是只有第一行“父母亲大人膝下”顶格书写, 后面的文字大多没有写到头就另起一行再写, 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 古人但凡在书信正文中提及自己的父母祖先,以及他们的行为时,为了表示尊敬,要在格式上有所变化。第一行顶格书写, 比以下各行文字都高出一格, 这称为“双抬”。在信的正文当中, 凡是提及高祖、曾祖、祖、双亲, 或者“慈颜”、“尊体”、“起居”、“桑梓”、“坟垄”等与之相关的字样时, 要遵循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叫“平抬”,就是另起一行,与上一行的开头齐平着书写;在上面所例举的这封信件中,凡涉及父母亲的词语如“廑念(犹言挂念)”、“双亲”、“训令”、“福安”等, 都采取了平抬的方式。另一种叫“挪抬”,遇到上述词语时,就空一格书写,以表示敬意。至迟在唐代,“平抬”和“挪抬”的形式就已经出现, 敦煌文书中将“平抬”称为“平”,“挪抬”称为“阙”。近代以后, 传统书信中“平抬”的方式逐渐减少,“挪抬”则依然普遍使用, 今日港澳台地区写信时还时时可以见到用“抬”的方式。二、祝愿语及署名敬词书信的正文结束后, 不能直接落款, 而要先写祝愿语, 好比两人见了面, 行将分别之际要互道珍重。由于辈份、性别、职业的差别,祝愿词也有比较严格的区别,比较常用的有: 用于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敬叩○禔安。用于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用于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诲安。用于平辈:顺祝○时绥。即问○近安。敬祝○春祺。用于同学:即颂○文祺。顺颂○台安。恭候○刻安。用于女性:敬颂○绣安。即祝○壼安。恭请○懿安。祝愿词的主题, 是希望对方幸福、平安。上面列举的祝愿词中的“禔”、“祉”、“祺”等都是福的同义词;“绥”也是平安的意思。明白于此,就可以视需要选择、搭配使用,并且可以交替使用,避免一成不变。需要指出的是, 使用祝愿词切不可混淆对方的身份,如“绣安”、“壼安”、“懿安”是专用于女性的祝愿词, 如果用到男性身上, 就令人忍俊不禁了。此外, 祝愿词中的某些字比较古奥, 要弄清楚字义之后再使用, 例如“壼(音 kun )”字的本义是指宫中的道路, 引申为后妃居住的地方,后来借用为对女性的尊称。“壼”字的字形与茶壶的“壶”字很相像,有人不察于此,将“壼安”写成“壶安”,就成笑柄了。旧式书信在落款上也有讲究, 除了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可以直书己名之外, 一般需要在自己的名字之前注明身份,如“儿”、“女”、“学生”、“私淑”等。这样还不够, 还要根据彼此关系缀上“启禀词”,例如: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叩”是叩首,就是平常说的磕头,这是日常礼仪书面化的表现。磕头的礼节早已废止,但在书信中也还见使用, 这不过是借以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罢了, 不必过于拘泥字义。师长对晚辈,可以用“某某字”、“某某示”、“某某白”、“某某谕”表示。三

书信礼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6-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