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许地山.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许地山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 1917 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 1920 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 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 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人物简介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并被登在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 15课,以教育同学。 1921 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祖籍广东揭阳。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1910 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 1921 年1 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 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1922 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曾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 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7 年" 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 呼吁团结、和平、息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 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1941 年8月4日终因劳累过度再加上心脏病发作而去世。生平经历许地山( 1893 ~ 1941 年)名赞堃,号地山,笔名落华生(在古文中“华”同“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 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 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 年 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 1917 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 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1 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 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写了一对缅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桎梏束缚下的爱情悲剧,在读者中引

许地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109 KB
  • 时间2016-08-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