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的爱国故事(1884 - 1912 ),原名冯九如,字鼎三, 1884 年1月 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曾在乡间私塾就读数年,辍学后居家务农。 1898 年,冯如 16岁时,父母就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梁三菊。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由于生活困难,冯如在 1899 年辞别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 跟表亲伯母的弟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天资聪颖多幻想冯如在村中的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他在写作时常常流露出许多幻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 等等。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冯如还经常创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制作一只像大鸟的风筝,两只翼吊着两个小木桶,当风筝乘风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变成小风袋,起到平衡飞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连连称奇。他还用一个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鱼塘中,让风吹着飘来飘去,人们都称赞他有办法。小学生爱国故事演讲稿范文《爱国将领吉鸿昌》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 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 在你们心中, 什么最伟大?我想, 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将领吉鸿昌的故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名将吉鸿昌牺牲前写下的一首就义诗。 1932 年, 日军进攻上海, 远在欧州的吉鸿昌听说后立刻回国, 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 他变卖家产与冯玉祥等在张家口建立了抗日同盟军。吉鸿昌率兵北征,多次打败了日军,收复了大片土地,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增强人们战胜敌人的信心。他还用自己的钱买了印刷工具,并在自家设立了秘密印刷厂,印刷了大量抗日宣传读物,他的夫人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后来, 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抓住, 牺牲前, 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 以树枝作笔, 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然后在刑场上大声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 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给我拿个椅子来, 我得坐着死。”坐在椅子上又向敌人说:“我为抗日死, 死得光明正大, 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 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牺牲。那一年,他才 39 岁。吉鸿昌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永远值得后人景仰。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 应该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 永远记住, 少年强, 中国强, 少年富, 中国富。同学们, 为了祖国的未来,奋斗吧!!!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 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
冯如的爱国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