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刘禹锡《浪淘沙.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刘禹锡《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全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第四首一作张籍诗) 【赏析】其一: 这首诗写于夔州, 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 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 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其六: 此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人着意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歌颂了劳动的创造力,立意警拔高远。诗一开头, 给读者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漉金图: 一轮初阳冉冉升起, 朝晖轻缓地拨开了笼罩在江面上的晨雾, 江中小洲渐渐显露出明净秀美的轮廓。成群结伴的淘金姑娘, 正散满在江湾辛勤地淘沙漉金。这时, 阳光已驱散晨雾, 说明她们已淘洗了好长一会儿了。诗人用晨光拨开江雾这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 衬托淘金女伴劳动场面的壮美, 表现了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后两句, 作者的诗思从江边场景宕开, 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前两句讴歌了淘金妇女们的劳动, 顺接来写, 固然可以, 但不会产生警人的力量。诗人别具慧眼, 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 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 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 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这首诗以明快而又婉转的民歌风调, 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语言质朴浅近, 精炼准确, 很有特色。首句“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第二句的“满”字,既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劳动早已开始。这些通俗字眼, 从生活直观中提炼出来, 熔入诗中, 形象而富有动态美。第三句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 却不嫌堆砌, 反见其神思飞动, 用词精警。第四句一个“尽”字, 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 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正因为这样, 这首意境深警的喻理小诗,才这么耐人寻味,这么给人启迪。⑴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②春意阑珊。③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 ⑤一晌贪欢。⑥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 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 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刘禹锡《浪淘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72 KB
  • 时间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