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docx认 识 人 民 币 教 学 反 思
今天,我教学了“认识人民币”的知识,这是孩子们期盼好久的事情了,因为几天前我就跟他们说我们要讲认识人民币,需要大家购买人民币的学具,今天终于讲了,学生们有些兴奋。不仅在课前兴奋,课堂上更是如此,感觉到这节课上的我好累,组织课堂过于频繁,这是以往数学课上很少出现过的,孩子们真是一动手便收不住。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师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要以生为本,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时间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优点: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课前谈话等一系列的活动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真正作了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漏洞也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弥补。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目的明确,重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能愉快的学习。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无论是怎样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体验到通过自己努力而带来的成功,不管这种成功多么微不足道。不要苛求他们,设定的目标应是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他们就能通过战胜困难,体验成功而形成正面的上进心,逐渐培养出健康、乐观而坚强的心理。
3、综合练习力求扎实而不乏拓展,有层次而不乏应用性。数学书做一做第 4题。这一题提供了 4种文具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购物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积累
购物的经验,进一步体会 1元的实际价值。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问题:( 1) 1元钱买 1 枝铅笔应找回多少钱?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购物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出“如果让
你用 1元钱买一件文具,你想买什么?怎样买?” 让学生说一说。 ( 2)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着重强调是“哪几件”,让学生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更能充分理解思考过程,掌握新知识。
当然还有我不满意的地方在:
首先一味地注重学生主体,而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我总以为低段孩子学习数
学首先要以“趣”为导向,然后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学习。事后反思:自主性 =自己做主(学生自由选择) +自觉主动(老师方向引导)而我只理解了学生的自己作主,淡化了老师的方向引导。如:在给人民币分类这一环节,我先是让他们小组讨论,再进行
分类,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汇报。 (1)种按开头数字 1、 2、 5来分。可是学生上来汇报时,却按人民币的面值大小一样来分。这样也对,但时间花费不少。可同组的同学说
他分错了,于是请组里同学上来分一分。但分了半天还是没按统一的标准去分,这种
情况就不了了之。( 2)种按质地来分,得出纸币和硬币。到这里时间差不多用了 10来分钟了。这时如果学生得不出按元、角、分来分,教师可以自己引出。但我还是继续
问学生: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有一个女生在下面说:我是按元、角、分来分的。于是又请她上台分一分,“角”和“分”的分法是正确的,可是在“元”的时候,她又把两张不同版本的 100元分在一边,其余的一类,显然这里不止一个标准。最后还是由我把2张
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