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愤青总爱站错队
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个讲究门阀的时代,鲍照显然没有太好的运气。他是上党(今山西长治市)人,族不豪,家不贵。换了别人,早听天由命了,鲍照偏不信邪 他有文才,找个好主子跟着混,或许就能逆袭成功。
鲍照的第一位主公是临川王。临川王是刘宋皇室,却韬晦有术,他不重政绩,重文学,率众清客编写《世说新语》,为一个时代立此存照。
鲍照快到而立之年,还没混出名堂,一着急就到临川王府毛遂自荐。王府庭院深深,主如风,士如花,春风就是沐不到鲍照这个路人甲。鲍照没泄气,仍带着诗歌奔走,梦想着重整河山。
这慷慨悲凉的投名状太高大上,临川王若见了,肯定会给他排排坐,吃果果。只是这厢,草根鲍照想咸鱼翻身,那厢早惹得看客们嘘声四起。鲍照不怕,还从牙缝里挤出了励志金句:“大丈夫岂可……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端的是陈胜第二。
这一次,临川王终于发现了文青鲍照。有临川王罩着,鲍照的仕途开始水起风生,先当秣陵令,后当中书合人。如果没有意外,或许鲍照真能逆袭成功。可惜,临川王不久病逝,让鲍照的梦想泡了汤。
闲居一段日子,鲍照又一次出山,做始兴王的侍郎。始兴王是宋文帝次子,和大哥一起弑父,三个月后却被三弟 后来的宋孝武帝一锅端。。鲍照人微官轻,逃过一劫,信誉却差了许多 主子弑君弑父,部下的人品看来也好不到哪儿。
幸好,宋孝武帝也是文人,爱吟风弄月,更爱当文坛老大。鲍照在侧,功用多多,可切磋,可显摆,因此,皇帝对他还不错,先后任他为海虞令、太学博士兼中书合人。只是,跟宋孝武帝混和跟临川王混的感觉大相径庭:临川王是伯乐,欣赏部下,鲍照尽可以高蹈自怜;宋孝武帝是“文霸”,文人相轻,鲍照不能抢风头,文不道,词不丽,低调到尘埃里,人说“鲍郎才尽”,鲍照也只是无语。
之后,鲍照又辗转地方,当过两任县令。世胄蹑高位,庶族靠边站,没奈何,只好去做镇守荆州的临海王的前军参军兼掌书记。
可惜不久,宋孝武帝病死,太子即位,天天闹腾,终于给了叔叔 后来的宋明帝以口实,丢了小命,成了“前废帝”。废帝的那一帮娃娃兄弟怎肯答应,再怎么,皇位也轮
鲍照愤青总爱站错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