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3居住区规划
第三节 规模与分级一、影响因素
规模包括人口和用地两方面,通常以人口规模为主要标志。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与合理的服务半径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影响
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影响
5万人—— 50至100公顷
二、规模分级
住宅区按照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分级
类型
人口规模
(人)
户数
(户)
居住区
30000~50000
10000~16000
居住小区
10000~15000
3000~5000
居住组团
1000~3000
300~1000
住宅街坊
/
住宅群落
/
■居住区:
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三、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演变
20世纪30年代,美国
背景
道路密集,街坊地块小
机动车发展,速度增加,车祸较多
居住方式不适应,临街住宅不安宁
如何解决?
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单位规模内部设置服务设施
■1)邻里单位
美,西萨 佩里
20世纪30年代
1、邻里中心
2、商业和公寓
3、商店或教堂
4、绿地(占1/10的用地)
5、大街
6、半径1/2英里
城市规划原理3居住区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