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word
2 / 17
word
再谈ZigBee中的绑定机制
这里主要再讨论一下绑定的机制,绑定是ZigBee中应该是比拟重要的一个局部。前面的几篇文章也对绑定有了具体的分析,主要分析了两种绑定方式,介绍了绑定的流程,源代码方面。这里主要是理清整个绑定在组网中的概念。绑定是和EndPoint严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很多是自己通过看资料,自己的一些理解,当中肯定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有兴趣的一起讨论。
ZigBee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端点,理解的不是很清楚,现在再一次总结分析一下,端点是应用对象存在的地方,ZigBee允许多个应用同时位于一个节点上,例如一个节点具有控制灯光的功能,又具有感应温度的功能,又具有收发文本消息的功能,这种设计有利于复杂ZigBee设备的出现。我们可以从ZigBee的体系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可以有240个应用,也就是说一个物理的ZigBee设备的话,可以有240个具体的应用,例如上面提到的其中的三种具体的应用。
一共有二个特殊的端点,即端点0和端点255。端点0用于整个ZigBee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应用程序可以透过端点0与ZigBee堆栈的其它层通讯,因而实现对这些层的初始化和配置。附属在端点0的对象被称为ZigBee设备对象(ZDO)。端点255用于向所有端点的广播。端点241到254是保存端点。
所有端点都使用应用支持子层(APS)提供的服务。APS透过网络层和安全服务提供层与端点相接,并为数据传送、安全和固定服务,因此能够适配不同但兼容的设备,如带灯的开关。 下面是终端的描述符的结构体定义。
typedef struct
{
byte endPoint; //EP号
byte *task_id; // 指向任务编号的指针.
SimpleDescriptionFormat_t *simpleDesc; //设备的简单描述
afNetworkLatencyReq_t latencyReq; //枚举类型
} endPointDesc_t;
//设备的简单描述结构
typedef struct
{
byte EndPoint; //EPID
uint16 AppProfId; // Profile ID
word
word
2 / 17
word
uint16 AppDeviceId; // Device ID
byte AppDevVer:4; // Device Version
byte Reserved:4; //AF_V1_SUPPORT uses for AppFlags:4. Reserved
byte AppNumInClusters; //输入命令个数
cId_t *pAppInClusterList; //输入命令列表
byte AppNumOutClusters; //输出命令个数
cId_t *pAppOutClusterList; //输出命令列表
} SimpleDescriptionFormat_t;
下面是在SerialApp程序中简单描述符的定义。
const SimpleDescriptionFormat_t SerialApp_SimpleDesc =
{
SERIALAPP_ENDPOINT, // int Endpoint;
SERIALAPP_PROFID, // uint16 AppProfId[2];
SERIALAPP_DEVICEID, // uint16 AppDeviceId[2];
SERIALAPP_DEVICE_VERSION, // int AppDevVer:4;
SERIALAPP_FLAGS, // int AppFlags:4;
SERIALAPP_MAX_CLUSTERS, // byte AppNumInClusters;
(cId_t *)SerialApp_ClusterList, // byte *pAppInClusterList;
SERIALAPP_MAX_CLUSTERS, // byte AppNumOutClusters;
(cId_t *)SerialApp_ClusterList // byte *pAp
再谈ZigBee中地绑定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