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隋代文学的变迁及其特征
姓名:朱世业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熊宪光
20050501
隋代文学的变迁及其特征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先秦至隋文学研究
指导教师熊宪光教授研究生朱世业
内容概要
文学史研究者多认为隋代文学是中古时期南北文学交流、向唐代文学发
展的过渡阶段。但是,这种交流是怎样地进行的这种过渡是什么样的过渡
对此尚无全面、详尽、客观的论述。本文力图通过描述隋代文学的变迁,论述
其特征,提供一份解答。
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隋代文学的变迁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开皇四年前,是开局。山东世族、关陇贵族和南朝士人三支文学渊源不同
的作者队伍进入隋代,各具风貌,文学呈现出“乱”的特点。
开皇四年,隋文帝下诏祈雕为朴,厉行文书改革,使文风一变而为简劲质
实,显示了隋代文学的演变。
开皇八年,隋平陈,三百年来第一次真正实现南北统一,促成南北文风的
交流融合,同时江南佛教对文学产生深刻影响。
大业元年杨广即位,隋朝政权进入鼎盛时期,边塞诗的崛起、众多女诗人
的涌现,以及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使隋代文学大放光彩。
大业七年征辽之役发动,隋朝日趋衰亡,精彩而短暂的隋代文学在悲怨之
音中落幕。
综观隋代文学的变迁,呈现如下特点
一、“乱”“乱”是一种生命力态肆张扬、无规则化导向秩序化的状态。
隋代文学的“乱”在于其渊源多途、风格多样,发达的音韵学和音乐虽能为诗
歌格律化提供强劲的支持,然而隋代文人对文学发展尚无清醒明确的认识。
二、与宗教关系密切隋代文学与宗教尤其是佛教关系密切。其作并非利
用写景、叙事、抒情之机宣扬佛理或罗列佛典,而是以佛理佛典为抒情达意、
写景状物服务,二者圆融、贴切地结合为一体。
三、质朴健昂的风格隋代进行了中国第一次成功有实效的文书改革,边
塞诗带着慷慨激烈、闲阔壮丽的风采第一次从戈壁边塞走来,在科举取士的影
响下底层文士迅速壮大文学队伍,隋代文学总体上显示出质朴健昂的风格。
四、个体意识张扬而群体意识消退隋代文学中,传统儒家所注重的群体
意识消退,战乱和灾难中生生不息的人们其个体意识如原野荒草态肆生长,“明
目张胆”地显露其风采。
关键词隋代文学变迁特征
伽
弓晨
本文所论“隋代文学”指隋代作家所创作的散文和韵文,散文指广义散文,韵文指用
韵的作品,包括诏奏、救表、碑铭、书序、诗赋、歌谣等,民间的也算在内这与近代以
来西方文艺观念中之“文学”珍域不一。隋末大乱,产生了许多歌谣,并且得以保存下来
《乐府诗集》专列“隋末歌谣谚辞”,数量不少,其文学史意义自不应忽视。尽管与近代以
来西方纯文学观念相比,古代中国人的文学观念显得似乎博杂不纯,但今天论述古代某一
时期的文学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尊重传统观念,如实地论其发展轨道和特征。如果生
搬硬套西方的纯文学观念来将其肢解,无异于摘花寄瓶,促其枯萎。
论隋代的文学变迁,实则是描述随着隋代政治、经济、军事的变化而在文坛发生的剧
烈反应,进而探究隋代文学较之前代文学所具有的新特征。
第一章隋代二文学的变王
第一节隋代文学的开局
公元年,杨坚篡北周而立隋,年号开皇,是为隋代文学的开始。
隋代文学的开局预示着隋代文学“乱”的特点。
首先,其渊源繁杂多头,起始之际就有多种力量充斥文坛如原野众生态肆乱长。有北
周平北齐而历周入隋的山东世族一支如卢思道、薛道衡、李德林、李、李孝贞、辛德源
等人物,隋代文学的局面有一半靠他们支撑。此外,原北周入隋的关陇贵族文人是一支重
要力量,他们居于政治的核心,对文学的发展有较重要的影响。但其名角如庚信、颜之推、
阳休之皆很快逝世,后来只有杨广、杨素、牛弘数人的创作还有一定繁荣文坛的作用。由
梁而并入隋的及后来平陈而入隋的南朝士人,是隋代文学开局之初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们
代表着北方士人所倾慕的南朝文风,这是隋代文学中声势最大的一支,其精婉细腻、骄俪
绮靡的风格虽颇流行,但地位已不高,在隋人中并不具有主导地位,且遭杨坚、李谬、王
通等人的围剿。
其次,这三股力量代表了隋代文学的历史渊源,但并不是这三个方向来的文人都严格
遵循他们的传统,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会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出现,同一个题材或题目也会被
写出不同的味道来。这是隋代文学开局“乱”的第二个表现。仿佛天下混战,诸侯逐鹿,
居然没有任何一方占据上风。宫廷诗风虽然流行,但屡遭隋人围剿,又是以“亡国文艺”
入隋,末路黄花,声势并不很大,杨坚、李愕、王通都是反对它的力量。历来认为暨乎即
位而天下宫廷诗风大起的
隋代文学的变迁及其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