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贝多芬后期创作风格特点.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贝多芬后期创作风格特点
  1前言
  拿破仑失败后,世界暂时恢复了平静。然而此时的贝多芬却己完全听不到了,他只能通过一块小黑板或一个白纸本与人沟通。耳聋使贝多芬无法听到自己创作的音乐,更无法亲自指挥排练,但他似乎并不服输,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创作,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当贝多芬完全失聪后,他却进入了自己的第三个创作阶段,并且到达了他艺术成就的最顶峰。这个创作阶段延续了10年,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10年,在这10年里,他创作了5首伟大的奏鸣曲、33首变奏曲和最后5首弦乐四重奏,此外还创作了宏伟的?庄严弥撒?和气势磅礴的?第九交响曲?。
  2贝多芬后期特点
  1822年,贝多芬完成了浸透着他个人钢琴奏鸣曲音乐全部乐思的第三十二首作品,这首作品在创作上的回归,好似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宏伟教堂上刺破蓝天的十字尖顶一样。这首作品也被认为是贝多芬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终点。贝多芬在创作中,采用了许多曾经使用的音乐素材,符合逻辑地把他们一一联络起来,使他的创作意图表现的更加深化和富有哲理性。第一乐章的c小调主题在强有力旋律线条中开始,并且音乐的开展始终围绕着这个坚决的主题不断地开展着。与此同时,在主部主题的全面开展过后,主题材料的变化如同巨人般的步伐编织在传统对位法的创作形式中,巧妙地使独特的思想情感合理地在具有复调色彩的音乐形式中再次表现出来。
  在经过调式过渡之后,副部主题出如今降A大调,与主部主题的互相浸透与交融,突出地反映出贝多芬晚期创作时所遵守写作原那么的鲜明特点,乐思的开展并未像浪漫主义那样飘渺不定。再现时,呈示部乐句中的c小调主要主题被缩减了,同时c大调上的副主题也与之
进展了主题再现。c小调和c大调是两个颇具指向意味的调性交相辉印,前者充满抗争性:后者光明原始。在庄重、稳健的音乐动机中,明晰地表达出具有超脱理性的深化思辨和时代所拥有的感性思维,它包含着德国古典和浪漫主义中最初形成时的特点。再现部的两次同向进展,更加深化地再现了主要主题的音乐动机,随后四组八度的阶梯式下行,使c大调的陈述与呈示部乐思的展开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扩大与开展,使其瞬间具有了强烈的华美色彩。在乐曲两乐章的奏鸣曲形式中的第二乐段,朴素、真挚、平和围始终绕着整个乐段。犹如同年,贝多芬在重病缠身之时,完成的第十五首弦乐四重奏?a小调弦乐四重奏?一一?感恩四重奏?.这不仅仅在于音乐中旋律线条的优美起伏与音乐色彩的温暖恬静;而在这个乐章中不断变化的考虑和蕴含着贝多芬晚年时对人生的态度与人生的收获。
  第一乐段,主题音乐以朦胧的和声背景开始,不同声部的层层递进和略带几分忧伤的乐思,仿佛是贝多芬又一次回到了他那出生的小镇伯恩。站在那阴暗的房屋,柔弱的母亲、酗酒的父亲和和蔼的爷爷身边。随着乐曲开展第一次变奏的展开,音乐主题的再次呈现,这让我们意识到,贝多芬让音乐内容逐渐地丰富起立,音乐主题好似歌谣般温顺秀美,尽管生活照旧困难,但是内心充满着对希望的向往。
  在第二变奏中,主音持续出现的伴奏下,音乐主题完美地展示出这种音乐美,让听者不禁感慨如此生动的音乐才是思想的载体,生命的依托啊。生活不会一帆风顺,生活从来都是坎坷,然而,在贝多芬心里,这是一个病愈者对于上帝的感恩之歌。
  第三变奏在左手不等分的节奏衬托下,配以奇异、严肃的和声和错综复杂

贝多芬后期创作风格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