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word
1 / 10
word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教学目标: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前者为重点,后者为难点。 教学要点: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良知的表现,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因此不必要事先介绍作者,只需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诗人的情感便可感受作者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X读,指导学生朗读。 二、要求学生屡次吟诵,力求读懂诗人海子终究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 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那么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
2、于作者而言,幸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诗人在诗中所称幸福的内容是哪些?〔自由:“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自食其力:“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并且环境优美:“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是凡俗的琐事,可是作者却觉得幸福,怎么理解?——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理想,让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融合。它是真实、自然的,朴实无华的。由此可感受诗人本身的不幸福。
3、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为什么要给陌生人祝福?——诗人真诚的祈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 怎样理解“那幸福的闪电〞?〔理想中的一闪念,追求中的一梦境。〕 4、“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如此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如此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憧憬,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
5、“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只愿〞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word
word
3 / 10
word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6、诗人营造了怎样的画面?——第一节,诗人虚构了一幅远离尘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节,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所谓冥想,实质是要在头脑中再现出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画面。使这个画面如宽银幕电影上的全景镜头一样。进而让自己走进画面,用心体验。
7、思考题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含意。既然面朝大海又怎能见得花开呢?——前者实指,后者虚指,大海的广袤无垠和作者内心的闭塞,不为人理解承受相比照。现实无法提供精神慰藉时,人们总是渴望生活在远方。
8、介绍作者。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某某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1977年年仅15岁时便考取了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至中国政法大学,开始时在校刊工作,后转至哲学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某个初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雨,海子去到一间饭店对老板说:我给你朗诵自己的诗歌,你给我酒喝。老板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头发又长又乱,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不能在这里朗诵你的诗。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当时诗人精神上已不时出现崩溃的现象,选择作诗人就选择了孤独和苦难。“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