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返回
返回
返回
《人物描写(片段)》教学设计
课题
记叙文 人物描写(片段)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人物描写的一般技法;
2.能力目标: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
重点
(片段)练习
教学
难点
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训练中,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学
方法
以讲促练 讲练结合
课
前
准
备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分析案例,初步掌握人物描写的相关知识。
学生分组搜集中外名著中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安排
实施思路
一、导入
展示两幅图片:枯树和枝繁叶茂的大树;引导学生思考:枝繁叶茂的大树显示了生命力,给人以美感,那么人呢?如何使我们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
要写好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必须注意刻画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从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肖像描写
即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肖像描写的要点是: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点,反映其个性。
鉴赏著名文学作品中几处经典的肖像描写,学生思考:这样的描写抓住了人物哪些典型特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通过图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幻灯片直观的展示,使学生明白本课的目标任务,即学习四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在学生已自学并初步掌握的基础上,强调肖像描写的目的和要点,为下面环节学生的鉴赏、感悟和练笔奠定基础。
文学名著中的经典肖像描写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易引发共鸣和思考。
鲁迅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2.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关羽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手执青龙偃月刀。
托尔斯泰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卷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配合文字,使学生有更加直观、深切的感受。
教学时可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同时思考: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去描写?然后再出示文字,学生会更好地领悟到这些肖像描写的精妙之处。
这幅著名的油画作品中父亲的肖像极具典型性,加之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不难下笔。此处教师应提示学生:想一想,肖像描写的要点是什么。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小练笔: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仔细观察后进行肖像描写,100字左右。(提示: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点,反映其个性。)
选取2~3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出示示例,学生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
父亲依然用祖辈们留下的白头巾裹着头,黝黑慈祥的脸膛,刻着岁月烙下的深深波痕,挺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一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端着一只粗瓷大碗,碗中盛着半碗能照出人影的稀饭,目光凝重的注视着。
动作描写
是对人物行动的刻画,它直接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通过对比可相互补充,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描写的精妙之处与不足之处。
强调动作描写的重要性和要点,为下面环节学生的鉴赏、感悟奠定基础。
选取熟悉的作品,使学生更易领会要点。
教师不宜多讲,以学生自主思考和感悟为主。
高尔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老舍: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当代心理学家: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
可见,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要点: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反映人物特点。
1.回忆: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对父亲进行了哪些经典的动作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
人物描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