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粘拍策略.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说明:此帖内容是乒坛老食人球友的一个转帖,内容很好,由于是以跟帖的形式转发的,弃之可惜、留在原处不妥,所以转出単发一帖,并在这里感谢乒坛老食人的共享!
 
 
 
 
   一:选择 开始粘拍之前,你先要面对一个选择:走专业路线,还是走业余路线?不同的答案会应用不同的方法。
   所谓专业路线,简单地说就是“灌胶”——每次打球前都要将球拍重新粘过,并且使用的胶水量大大超过“业余路线”,务求让海绵最大限度地膨胀拉伸,以获得惊人的杀伤力。到现场观看过高水平职业比赛的球友,也许会为那金属般的击球声所震撼,不要以为他们的底板与自己手中的有多少天差地别,其实那完全是胶水的贡献。而业余路线,则是一次粘贴数次使用,推崇以最少的胶水量而获得较稳固的粘合,往往不到更换海绵胶皮时不再碰胶水。 何者为优?实际上两种方式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而要根据使用者自身的情况决定。对技术熟练、训练有素的职业选手而言,灌胶后的球拍是一柄利剑,能够帮助自己在比赛中将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中等以上水平的业余爱好者而言,灌胶则如同使出七伤拳,享受快感的同时也容易为不好掌控而烦恼(虽然海绵发涨后手感柔和了,但速度过快有时不及控制),状态稍差时更可能失误频频,最终也许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且每次灌胶后都会因胶水的用量、涂胶的方式等差异造成击球感觉的不稳定,用与不用就看个人喜好了;对初学者来说,灌胶则是一种浪费,只能徒增捡球的时间而不会从中体验到任何好处。 从技术风格上看,弧圈为主、偏好进攻的年轻球友最适走“专业路线”,攻防均衡、崇拜老瓦的弧圈选手次之,快攻痕迹明显的中老年球友则应慎用此道。
  对于打短颗的业余爱好者,不推荐灌胶,因为打颗粒本就对手感要求很高,练球时间有限的球迷再用胶水将海绵“提速”恐难掌握,而对长胶来说就更无必要灌胶了。
  从金钱成本上衡量,灌胶的代价是值得思量的:胶水方面,专业快速胶无疑是最佳选择,但却价格不菲,作为替代品的补胎胶大量使用于身体无益;覆盖物方面,进口套胶通常都是嗜胶症的重度患者(TENSOR类产品除外),若是对应灌胶用的版本如Sriver FX之类更是不喝饱胶水就难以使用,灌胶效果略逊一筹的进口单片海绵往往也不便宜;同时,经常灌胶会明显缩短海绵(或套胶)寿命,国手的套胶大多是用一两周就换掉(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大程度是由于击球频率高),有多少业余爱好者具备如此财力呢?
  从时间成本上计算,走“专业路线”也需较别人多出一份耐心。据说马文*革是国家队里最早使用进口套胶的选手,每次训练时大家都开练了他却还在粘球拍,甚至一度被认为是故意磨时间。灌几次胶后海绵上残留了厚厚的胶膜,不仅会影响击球的手感,也会影响再度灌胶的效果,而这层膜的去除对不少人来说恐怕是一种折磨。当然,习惯成自然,若你把活儿做熟了,灌胶后的快感还是挺诱人的,只是劲头一过海绵反而显得发硬难用——同吸烟差不多,有瘾。
   二:粘贴 鉴于国内的惯例,这儿只涉及胶皮、海绵、底板三者分开选购的情况,使用套胶的朋友只需参考海绵与底板的粘贴方法即可。
   通常来说,建议先给海绵刷胶,因为海绵吸胶最多且干得最慢。如图1所示,将刷子蘸满胶水后,在海绵上纵、横两个方向上各刷一至两遍即可(每遍之间最好稍有间隔时间),注意每次落刷后要从一端连续刷到另一端,以使胶水分布均匀,若是习惯用较大的胶水

粘拍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iaoshen1985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1-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