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 1 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 2—3 页例 1
教学
1.
通过合作探究,理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目标
2.
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推理、概
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用加法意义说明为何用减法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814km, 1142km,1956km,? km)
一、童子功:
口算接龙。
二、课前检测:
1、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3=5
8+7=15
根据减法算式,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教
18-7=11
20-7=13
2、出示解决问题课件(见课件)
学
(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自拟题目,并解决问题。
过
预设:西宁到拉萨的铁路一共长多少千米?
程
814+1142=1956(千米)
(2)、修改已知条件,尝试解决问题。
预设:已知西宁到拉萨和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求格尔木到拉萨
的距离。 1956-814=1142(千米)
三、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交流和探究,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 小组讨论 )
2)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 出示加法的意义 ) 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2、 理解减法的意义。
(1)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呢?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
2)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 出示减法的意义 )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上述两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
(2)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五、巩固拓展,解决问题
基础题: (p3) 做一做
巩固题:( P4)练习一 1、2 题。
提升题:
六、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童子功:
两数合并成一数,这样运算叫加法。
两数和减一个数,这样运算叫减法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七、课后检测
1)、根据 4000-3578=422,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4000-422=()
3578+422=()
2)、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 258,减数是 230,被减数是()。
3)、两个数的和是 650 其中一个加数是 185,另一个加数是()。
达成度:四( 5)班: 92% 四( 6)班: 90%
问题成因:学生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好,学生进行自学之后汇
报展示时还需要具体指导。 另外计算准确度不够, 今后要加强计算训练,每天课前五分钟练习口算接龙。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814+1142=1956(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1956-1142=814(千米)
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用五步三查的课堂流程,开始先让学生
复习前面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学习, 自学后开始对学、
课后反思 群学,解决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进行大展示。虽然按照课
堂流程走了下来, 但是有的环节不太顺利。 特别是学生进行大展示
时还需要具体指导。今后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 2 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 5—6 页例 2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