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 进口汽车反垄断真相?媒体直指进口车高价、高利润“显然”由垄断造成,并不一定成立;发改委始终未确认立案。?豪车市场放缓,经销商日子越来越难过。他们希望改变进口总代理制度, 重新分配利益。?就算限制最低售价的纵向垄断行为被查处,如果进口总代理制度不变,经销商仍不得不求变。“你不觉得蹊跷吗?别的反垄断案子都是发改委突然公布处罚结果,唯独汽车这个,媒体在发改委确认之前就出现了消息。”在进口汽车国内比国外价格高出数倍、涉嫌垄断的消息不断占据各大媒体版面,愈炒愈烈之时,一位长期跟踪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观察人士这样提醒腾讯财经。今年 1月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对三星等六家境外企业垄断液晶面板价格开出罚单,再至随后的茅台五粮液价格垄断案、合生元奶粉价格垄断案、上海黄铂金饰品价格垄断案。翻阅这些连续罚单的媒体报道,很容易发现共同的特征:处罚宣布之前,媒体并未提前获得消息。而进口汽车高价涉嫌垄断一事,却在发改委确认之前,先是有国内权威媒体报道称高价“显然”因为垄断,再有路透社报道称发改委已经委托行业协会进行反垄断调查,从而引发无数媒体跟进,一时间“高价汽车,人人喊打”。而事实上,直到目前,在各种场合中,发改委官方人士也并未正面证实过对进口汽车高价已经立案进行反垄断调查,用的措辞只是“关注”、“在视野内”。腾讯财经经过多方了解,发现此次汽车反垄断的舆论高潮,实际上是国内进口汽车经销商陷入经营困境之后,利用发改委连续抛出反垄断罚单的契机,以及民众对于国内外商品价差的谴责情绪,而对外企车企发起的一次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要挟”。“原先经销商日子好过,(和厂商)利益一致,现在不好过了,利益不一致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分析道。雷声大:高价“显然”因为垄断? 此次针对高价进口汽车的舆论风波,最早发端自新华社“新华视点”在7月 28日发出的一篇名为《进口汽车:市场垄断的“重灾区”?》的报道。该报道引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等人的评论称: “涉嫌垄断最突出的表现是,销售价格居高不下,. 页脚. 平。”“一辆车高达 30万元的利润,显然是其涉嫌垄断的行为造成的。”“没有市场垄断,哪来的如此暴利? ”但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北京天地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邓志松分别对腾讯财经表示,价格过高、利润过高的现象,并不一定存在垄断, 很可能是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部分品牌因溢价更高而造成的高价、高利润, 例如 LV等奢侈品。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只有“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才涉及垄断。高价、高利润是否涉及垄断,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对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为单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占有 50% 及以上市场份额,或者两个经营者占有 2/3 以上、三个经营者共同占有 75% 以上。那么,中国进口汽车进口市场上,是否存在着这样的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2012 年我国汽车进口量全年累计 113 万辆,其中德系宝马、奔驰、奥迪三大品牌占据前三位,共计约 万辆,三强合占市场份额不超过 30% ,单个、双个、三个经营主体均远未到达市场支配地位的市场份额。由此看来,上述新华社的报道,以及其他诸多媒体报道中众多高价“显然”因为垄断的论
进口汽车反垄断真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