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认字学词。认字 1 个,写字 3个。理解“似有情、、潋滟、空 濛、相宜”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古诗的韵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尝试品味古诗的韵味。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一、目标导学: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在你们的脑海里一定储存着不少 的古诗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欢、 印象最深的古诗背给同学听一听吗? 2.生展示古诗。
3.同学们背得很有韵味,也很精彩。 在这些古诗中,有描写祖国壮 丽山川的,有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有倾诉思乡之情的…… 今天我 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水的诗——《过分水岭》 ,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过渡语:读中圈点、批注,完成以下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1)读准每个生字,把诗句流畅地读下来。 整体理解诗句含义。
(3)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主读诗、查阅资料、标记。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并重点理解体会“ 潋滟 、空濛、 亦、西子、相宜”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这两首诗都写了水,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是怎样描写的?
2、共同探讨,学生质疑。
三、合作探究: 过渡语:你能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与同学们交流吗?
1、读一读:
(1)指名读,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互评,教师鼓励。
(3)全班齐读古诗。
2、感知诗意: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首句从溪水写起, 用“无情”
引出“有情” ,突出“有情” ,这二字也是全诗的眼目 ,其余三句均围
绕它来描写。次句叙事诗人“入山三日” 、缘溪而行,因为深山空寂 无人,所以感到一路相伴的溪水变得特别亲切。 】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在“入山三日” 、相伴相依 的旅途中,“溪水有情”之感与日俱增,因此当诗人登上岭头,就要 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 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
3、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1)出示画面,体会诗的意境;指导朗读古诗。
(2)小结:《过分水岭》写的是诗人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溪水引 起的诗意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间的情谊格外珍重的思想感情。
4、背诵古诗。
1、读通诗歌
(1)指名读,齐读。
(2)同桌对读,强调“潋滟”和“空濛”读音及书写。 2、感悟诗句:
( 1)“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学生交流对诗句的整体感悟, 教师指导抓住重点词语, 再回归诗句读 中悟,读中品。
例:词语突破通过想像画面,联系已有知识,换词等方法 (“水光潋 滟”像鱼鳞一样闪闪发亮, 好像星星在湖里一跳一跳, 银光闪动等。) (“山色空蒙”迷迷茫茫一片蒙胧, 好像湖光山色都穿上了一件纱衣,
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