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陈旭红对完好有情的无尽追寻.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陈旭红:对完好有情的无尽追寻
  杨晓帆 云南昆明人,生于一九八四年。二○一三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八十年代文学研究、当代小说批评等。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陈旭红 湖北浠水人,生于一九七○年。二○○八年开始在《芳草》、《清明》、《当代》等杂志发表多篇小说,作品曾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刊转载。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白莲浦》。
  杨晓帆:您作为浠水人,从您的小说中,能感受到湘楚一地天高云淡、水瘦山明的灵秀之美,白莲浦、青岗峰、云踪屿,真真是有山有水有寺庙。能不能谈谈您心中的浠水,这种独特的人文地理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陈旭红:浠水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人物事迹,比如清状元陈子航、汤化龙、闻一多等,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人古来尊之的节操和大义。不止浠水,与浠水一河(巴水河)相隔的黄冈,更是人物聚集,准确地说,黄冈市属之地,人物很多。但说来惭愧,我对他们的事迹只知道个粗略,要说来自他们的具体创作影响几乎没有,可是我想我们都受同一片山水的滋养,骨子里必定有相通的地方。浠水人多有“英雄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之气概,记得有次游三角山,在棺材石前,夏元明教授吟诵了抗战时期浠水人周觉南的一首写棺材石的诗作:“天上飞来一石岩,古今名唤作棺材。雪飘高岭千山孝,雨压群芳万树哀。案上灯烛凭月照,灵前瓜果待春来。不知天丧何家子,停柩而今尚未埋。”后来夏元明教授还讲到他的老师严步陵先生在“文革”期间写给一朋友的诗:“先生不我来,我不先生往。留得往来心,好作天天想。”夏元明教授本人也是豪气才情兼备,他是我的近乡邻,老家人都尊他是读书最好的人,一次偶遇,父亲特地将我带到他家,请他指导创作,关于浠水的故事多是从他那儿听来的,他择取这些讲来,也可见他的为人和心性。而我,更多的还是秉承了祖母这一代人的气性吧,说起上面这些来也只是欣赏和赞叹。
  杨晓帆:您在《白莲浦》、《水月庵》等小说中,常常以主人公的回忆视角来追叙童年的乡村往事,这里面是不是也有您自己的童年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陈旭红:我想一个人的精神内核,跟最初对他影响至深的人有关,我生命中的那个人就是我的祖母。祖母非常疼爱我,我是被她惯大的,至今还有着小时候的任性,但也让我对爱有了深的领悟。祖母的“贤惠”与“贤达”,是我所遇到的人中的唯一,在她,这是做人该当有的,无须标说。我在短篇小说《遥远的纺车》中写到的几处细节都是真实的。祖母因家庭遭遇坎坷,七岁便来到我家,当时曾祖父已过世,曾祖母和祖父守着一座老宅靠几亩薄地过日子。祖母来后三年,曾祖母也过世了,从此祖母和祖父一起相依为命。自家没有老人,慢慢长大的她,常去照应村里的孤寡老人,近乎一生如此。待我们孙辈出世,她尽管溺爱我们,却也劝教我们要疼惜人。自己正吃着,有人跟前看见,定要分享给人,她说是“坛一张嘴,罐一张嘴”,谁都要给一口。

  我对那个时代的女性充满了敬意。她们每天的生活很繁重,那时谷要舂米要淘,一家子的吃喝穿戴多少事,还得照抚老幼,尽管这样,我从没见过祖

陈旭红对完好有情的无尽追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