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系统性红斑狼疮.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页,共42页。
第二页,共42页。
概 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具有两个特征:
(特别是抗核抗体)的存在;
,尤其是皮肤和肾脏。
第三页,共42页。
本病育龄女性多见
男女比例为1:7~9
发病年龄多为15~25岁
也见于儿童及老人
第四页,共42页。
全球平均发病率约为12-39/10万人
我国较西方国家高
-
,20-40岁女性最多见。
第五页,共42页。
病人,女,32岁。关节痛2年,下肢肿半年,发热全身浮肿伴尿量明显减少2个月。检查:℃,P112次/分,R28次/分,Bp100/60mmHg,面部有蝶型红斑,双侧手掌、足底可见片状红斑,肾功能检查异常,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
初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病例导入
第六页,共42页。
病例导入
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
1、为什么诊断该病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2、面部蝶型红斑、肾功能检查异常与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系吗?
3、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治疗?
第七页,共42页。

第八页,共42页。
1.遗传因素:家族聚集现象
2.感染(病毒)
3.性激素因素:与雌激素、泌乳素水平增高有关。
4.环境因素:紫外线(光过敏)、某些食物(芹菜、无花果)
: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等可引起药物性狼疮
(一)病因
第九页,共42页。
(二)发病机制
第十页,共4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50678539
  • 文件大小1.30 MB
  • 时间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