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宏观”和“微观”.doc透析“宏观”和“微观”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入门课程,正确认识物质的宏观与微观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在初中阶段, 学生要学会科学规范地使用化学术语、概念, 准确、规范地表述化学物质宏观与微观间的联系, 学会用微观的钥匙开启宏观问题之门, 从而快速、高效、正确地答题。初中阶段涉及的宏观化学术语、概念主要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物质等, 表述时一般用组成; 微观化学术语、概念主要有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表述时一般用构成。“宏观”与“微观”是各地中考化学的必考点, 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厘清概念、准确表述,领悟内涵、理顺关系,借助模型、搭建桥梁,提高解题效率。一、厘清概念,准确表述【例 1 】下列化学符号、图示、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 ―― 1 个一氧化碳分子 ―― 4 个氮原子 个钠离子―― 5Na+1 D. ―― O2- 【解析】 Co 是钴元素的元素符号,既可以表示宏观概念 Co 元素或物质钴, 又可以表示微观意义 1个 Co 原子或 Co 原子,A 项将 Co 错看成一氧化碳的化学式 CO, 错误。B 项表示的是 4 个氮分子, 错误。电荷的电性和电量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时,表示的是元素的离子符号,数字在左,“+”“-”号在右, 数字“1”可省略; 电荷的电性和电量写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时,表示的是元素化合价符号,数字在右,“+”“-”号在左,数字“1”不可省略。5 个钠离子的正确书写方式应为 5Na+ ,故C 项错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时为原子,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时为阴离子,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小于核内质子数时为阳离子, D 项中核内质子数为 8 ,是氧元素,核外电子总数为 2+8=10 ,大于核内质子数 8 ,是 O2- ,正确。【答案】 D 二、领悟内涵,理顺关系【例 2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 B.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粒子 C.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得出元素的种类由电子数决定 D. 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解析】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通过定义可知,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是正确的,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 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 也可能是混合物,故A 项正确。微观概念用构成,宏观概念用组成,因而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 B 项错误。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元素是指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的核外电子得失形成离子, 核外电子数目发生改变, 但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故C 项错误。宏观概念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 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 也可能是混合物,如 O2和 O3 的混合气体是由 O 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故 D 项错误。【答案】 A 三、借助模型,搭建桥梁【例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没有单质 B.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 该反应的生成物丁中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解析】通
透析“宏观”和“微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