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价值辩论中的因果之一.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价值辩论中的因果之一
那么,又有什么好辩的呢?
回答之前,先要解释几个观念:
一、见到现象(果),会想构建理由(因),乃是人无可抑制的本能。
因果关系,就像车子、房子……都是由人,基于各种需要,运用各种方式,所「发明」出来的。
之前,周帅有篇文章写得极好—— 与其我再动笔,不如引用一段。
注重因果性是一种生物本能,巴普洛夫实验室里那些听见摇铃就流哈喇子的狗可以作证。而智力更发达的人类对于因果性的痴迷,有时甚至能压倒求生欲这种最基础的本能。
比如常见的影视剧桥段里,被亲信从背后捅上一刀的倒楣蛋,回过头来一定不是大叫一声「救护车!」而是狐疑悲愤地问一句「为什么?」——死个明白,显然是比苟延残喘更重要的事情。
或者用德谟克利特那句拽到极点名言来说:「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波斯人的王还好。」跟找到原因相比,命都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权力财富什么的更是都成了浮云。
《辩行记27:纠结的因与果》 周玄毅
往更深一层说:见到现象后,解释(做成理论theorizing),乃是你我下意识的本能。反而是不判断、不解释(不做成理论not theorizing ),才是人必须刻意方能达致的行动。
举例而言,下面两句话,就你看来,哪一句最通顺、最合理?
「国王死了,以及,皇后死了。」
「国王死了,然后皇后悲伤而死。」
从客观上说,前一句,资讯的正确性是百分百。
但你的大脑,就是不喜欢单纯地接收两则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现象」,对吧?
你就是忍不住,会顺从理解的惯性,偏向第二句……仅在于它为现象,提供了「原因」,对吧?
即便那使它出错的机率,比第一句高得多。
价值辩论中的因果之一- 黄执中- 满座衣冠似雪
研究机率理论,任教于麻省大学的 Nassim Nicholas Taleb,曾在书中提到一段个人经验:
当年,他赴罗马参加一场学术研讨会,大谈「因果连结是人类心智产物,而非实际存在的事物」。会后,一位来自南义大利的知名教授热情地走去致意。
「他特别强调我前一本探讨随机性的书……『我是你理念的狂热仰慕者,但我觉得这个理念不受重视。这些想法,真的也是我的想法,你写出这本我(几乎)打算要写的书。』他说道:『你运气很好;你用如此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机会对社会的作用,以及被高估了的因果关系。你说明了人类有系统地尝试各种解释技巧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
「他停了一下,接着再说,以冷静的语调:『但是,我亲爱的朋友,我跟你讲一件事。如果你在新教的社会里长大,那么,你就不会用这种态度来看世界,因为这个社会教大家有努力才会有收获,强调个人责任。你能够看到运气,并把因果分开,那是因为你是东正教地中海血统。』

「他的说法很有说服力,因此,我同意他的解释,达一分钟之久。」
懂吗?我们喜欢因果,因果,就是故事。
在人们脑中,世间事,若欲有意义,非要成故事——如此,才能理解,才能记忆,才能叙述。
再试一次,下面两句话,就你看来,哪一句感觉上最有可能?
「小梅的婚姻很美满,以及,她杀了自己的老公。」
「小梅的婚姻很美满,不过,她杀了自己的老公以取得他的遗产。」
多数人,或许觉得第二句话更有可能性……但抱歉,那纯粹是一种逻辑上的谬误。
因为第一句话的涵盖范围,明显比第二句广。在同一组现象下,它并未排除小梅出于疯狂、嫉妒、意外、自卫等等其他因素而杀人的空间。
只不过你的心智,下意识地急着想要一则「故事」,好能迅速处理眼前「资讯」。
才使后一句,看来更诱人,不是吗?
价值辩论中的因果之一- 黄执中- 满座衣冠似雪

价值辩论中的因果之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艺人生
  • 文件大小2.99 MB
  • 时间2022-01-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