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精品文档请下载)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搜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妙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消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梦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妙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妙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博学能文,,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和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和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妙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妙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预习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土地平旷(kuàng) (精品文档请下载)
刘子骥 ( jì ) 诣太守(yì ) 间隔(jiàn)
四,读课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译,重点字词的归纳.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注意太原是年号,该句交代了时间,主人公,和他的职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之: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数量很繁多。注意:百步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数量词,表示估计而已。)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花儿纷纷都落下来。古今异义:鲜美:鲜艳美丽。今:味道好。杂:别的;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非常惊讶,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甚:很; 异:感到奇怪;之:语气助词;复:继续;前:向前;欲:想要;穷:形容词-动词 走完;其:指示代词,这,那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尽:到头)
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
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于是下了船,。舍:舍弃 )
初极狭,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狭窄,。才:仅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复::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亮堂的样子。然:…的样子,豁(huò)然开朗)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