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检查预习
汇报交流字词情况.
2、小组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荣耀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哀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品读文段
1、默读提示,明确问题
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小组围绕问题开展学习交流
3、汇报互动,师引导补充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别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络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别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哀。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精品文档请下载)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那么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统统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消除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考虑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矛盾的心理.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