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春风》教案
篇一
1、诵读课文,分析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
会北方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学习文中欲仰先抑、对比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国春
风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欲仰先抑,对比手法的运用。
2、感受北国的春风,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式问答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课文《春》第五节“春风图”。 )江南的春
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也就是说江南的春风柔和、 温暖,
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江南的春风是这样的,那么中
国北方的春风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
斤澜所写的 《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
不同!
2、了解作者:林斤澜, 1923 年出生, 2009 年去世。当
代作家,浙江温州人。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49
年后调到北京文联工作专门从事剧本创作。 2007 年获北京作
协“终生成就奖”。 一生有许多作品, 曾与汪曾祺并称为“文
坛双璧”。
二、读一读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圈点生字词: 冰砚 冰溜 冰碴 乍暖还寒 粗犷 大靸鞋 刮折 呜呜吹号
2、根据解释说出文中的词语: ( ):评论好坏。 ( ):
将养,休息和调养。 ( ):消除心中的气愤。
3、你感觉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
是喜爱?
4、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国春风的段落, 思考作者从哪两
个方面来描写北国的春风,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
的词句。
三、议一议 齐读 6、 7、8 段
★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
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
9、 10 段)
衬托(第 6、7 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 春风 ,, 如无数针扎”
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
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
难以遏制的气势。 时间:“一夜之间”、“忽然” 范围:“苍苍草原、 莽莽沙漠、 滚滚而来” 动作: “扑”、 “漫”、“插”“灌” 声音:“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撒拉撒拉 感觉:“如无数的针扎”
★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
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
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 ,, 把
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
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四、比一比
齐读课文 3、 4、 9、 10 段。
1、比较一下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 北方的春风:强劲、粗犷。扫尽残冬,催生万物 南方的春风:温柔、温暖。柳絮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 北方的
春风是力大无穷的好汉
南方的春风是柔情万般的姑娘
2、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五、想一想
1、从全文来看, 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开
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
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
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
赏百花斗艳的声景, 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
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
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
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
可恨 - ——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第 3、4 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 ,, ”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
者是一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春风》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