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论文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分析你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
摘 要
用马克思主义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的伟大社会实践。高等院校能否培养出一代在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人,关系到这一历史性实践的成败。人生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涉及到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只有把握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人生的其他问题。在教材中,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是一个必须让学生重点把握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概念出发入手分析,比较详细地阐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与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价值观、人生观、大学生、行为价值
正文:
市场经济与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动向,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当今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市场经济与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新特点:
第一、价值选择境遇的多元性与开放性。环境对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与效果具有制约性的影响。只有对历史和现实环境作出正确分析,才能在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中更好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①如今的时代是开放、竞争、互动、并存的时代。互联网正在改变这个世界。经济上,网络化的普及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价值取向更为多元和复杂。政治上,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意识慢慢被打破,西方以经济利益发展为目标构建政治制度的价值标准正在侵蚀国内无政府主义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在文化上,互联网正在引领着
一种崭新的文化交流方式,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产生了更多的碰撞,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的价值冲突凸显。经济利益导致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以及以文化为表象的价值冲突,这些决定了当今时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必然处在一个多元性与开放性的环境中。
第二、价值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模糊性。价值评价是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体的价值属性所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在价值评价中,主体感到客体及其属性对自己有用、有益就作出肯定性的价值判断,反之,就作出否定性的价值判断。由于主体不同,价值评价标准也千差万别。在西方社会,价值评价的主体是个人,只要符合个人利益的需要就是有价值的。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社会主义价值的评价主体是人民大众,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那么,网络化时代对于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强调独立性和自主性,不仅需要自我认同更需要他人认同,在价值评价过程中强化主体意识,往往忽视集体需求。有些学生受到了西方利己主义价值评价标准的影响,更关注自我的价值评价标准,而无法为社会整体利益负责。另一方面,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由于自身价值选择能力的缺
马克思主义结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