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临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发布时间: 2011-10-14 信息来源: 《舟山社会科学》作者:舟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课题组港口, 特别是深水港口, 是舟山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 也是浙江的突出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对于培育特色产业,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推进舟山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一、临港产业内涵临港产业,泛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的产业群。根据经济界比较一致的划分标准,临港产业主要包括: ——港口直接产业,主要指以港口装卸运输功能为主的装卸主业; ——港口共生产业, 指与港口装卸主业有着紧密联系的海运、集疏运、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 ——港口依存产业, 指凭借港口综合条件而形成的石化、钢铁、电力等大型加工业以及船舶修造、粮油加工、木材加工、水产加工等制造业; ——港口关联产业,指与港口直接产业、共生产业、依存产业相关的金融、保险、商贸、娱乐等服务业。根据上述标准, 临港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涵盖了目前舟山绝大部份产业。为突出重点, 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舟山实际出发,着重研究船舶工业、石化工业、水产加工业、港口物流业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其它临港产业。二、舟山发展临港产业背景和意义(一) 背景环视全球, 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正在加速进行, 要素配置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的全球化、贸易物流的全球化, 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与其相对应, 洲际跨洋运输日趋繁忙, 滨海区域投资贸易活动十分活跃, 以临港产业为代表的港口经济在全球蓬勃兴起。纵观国内,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经济正在大范围、宽领域、多方位融人世界经济, 更紧密地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分工转移, 资源、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国内外加快流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开放, 更多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 以海运为主要手段的国际贸易将持续快速成长。据国家交通部预测,到 2005 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 15 亿吨, 2010 年将达到 30亿吨。把握国际及国内海运业发展的巨大商机, 国家已经确定采取措施加快把我国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上述这些,为临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着眼周边,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整合正在加快启动, 特别是随着申办世博会的成功,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的定位更加明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清晰,黄浦江两岸临港产业外移已经势不可挡, 洋山深水港建设势必加快推进; 我省以宁波、舟山、乍浦为重点的浙北港口综合开发也将加快步伐, 凸现了临港产业大整合、大建设、大发展的必然前景。顺应这一趋势, 周边地区一些城市正在捷足先登, 抢占临港产业发展制高点。省内, 宁波正在加快推进“以港兴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嘉兴正在加快建设“上海南翼港口新市”。省外,南通、张家港等市也正在大力组织实施各具特色的“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综上所述, 当前是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的一个极好的战略机遇期, 也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一个时期。研究舟山临港产业发展,顺应大势,呼应大局,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关系到舟山能否争抓机遇, 奋勇争先, 加快临港产业发展; 关系到舟山能否以临港产业发展为契机, 全面推进“以港兴市”战略, 加快构筑综合性港口城市发展新格局; 关系到舟山能否以临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追赶周边发达地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二) 意义 1 、发展临港产业,是实现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舟山目前仍处于沿海发达地区后列,整体发展水平尚处于欠发达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尽快缩短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 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实现舟山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突破口和着力点在于发展临港产业。 2 、发展临港产业,是推进海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实践证明,城市化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临港产业的发展将有力推进工业化, 促进服务业发展, 从而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 推进海岛城市化进程。 3 、发展临港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构筑产业新优势的需要。港口是舟山最大、最具潜力的资源优势, 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 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是培育有舟山特色的竞争优势, 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建立以港口为依托的产业结构体系,必将构筑舟山特色产业新优势,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4 、发展临港产业,是促进港口功能拓展升级的需要。当前舟山港口开发主要以货主码头和水水中转为主, 港口功能比较单一, 综合效益远未发挥。发展临港产业, 将有效提升舟山港
舟山市临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