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初轧机在轧钢生产中的作用是开坯,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初轧机的作用随之下降,但初轧机不能被淘汰,轧制某些特殊用途的钢材,由于连铸坯有缺陷,故必须采用模铸,初轧机开坯。
轧辊调整装置是轧钢机中关键机构之一,其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轧件的产量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轧机轧辊的调整一般均包括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调整,径向调整是轧钢机中必不可缺的调整。轧辊通过两个方向的调整后,可以保证轧辊间的相互位置的正确性,按规定完成道次的压下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补偿其轧辊辊身与轴径的允许磨损量,同时又能调整轧辊与辊道水平面的相互位置,而且在连轧机上,还能调整机座间轧辊的相互正确位置,从而保证轧制的直线性,使得轧制顺利进行。
轧辊调整装置按用途大致分为径向与轴向两大类调整装置。其轴向调整装置仅用于型钢、线材轧机上,以微调的方法来保证两个轧辊间组成正确的孔型位置,以及补偿轧辊瓦缘的允许磨损量。而在各类型的板带轧机上只有轧辊的轴向固定装置。
径向调整按其轧辊移动方向大致分为压下(也包括压上)机构和侧压进机构。在常见的纵轧机座中均可看到压下机构,而侧压进机构仅用于斜轧机和立辊的调整机构中。
根据各类轧机的工艺要求,调整装置可分为:上辊调整装置、下辊调整装置、中辊调整装置、立辊调整装置和特殊轧机的调整装置。
上辊调整装置也称压下装置,它的用途最广。安装在所有的二辊、三辊、四辊和多辊轧机上。
压下机构按轧钢机的类型、轧件的轧制精度要求,以及生产率高低要求又可分为:手动、电动、电-液及全液压压下机构。手动压下机构一般多用于不经常进行调节的、轧制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以及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型钢、线材和小型热轧板带轧机上,通常这些轧机是在轧辊相互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电动压下机构主要用于压下螺丝的移动速度超过1~、板带轧机及中厚板轧机上,以及移动速度小于1~。前者是出于生产率的要求,而后者是由于压下精度的要求。
轧机上压下装置的分类和特点
电动压下装置是轧钢机调整机构中最常见的一种压下装置。按轧辊调整的距离、速度及精度又可将压下装置分为快速和慢速两种压下装置。
快速电动压下装置
一般常用在上轧辊调节距离大、调节速度快以及调节精度要求不高的轧机上,如初轧机、板坯轧机、中厚板轧机及万能轧机上。在这些类型的轧机上由于上辊的调整距离大、压下十分频繁,要求有较高的压下速度以免影响轧制生产率,所以采用快速电动压下装置是必要的。
常采用的快速电动压下装置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法兰盘的立式电动机通过圆柱齿轮减速器带动压下螺丝。两个压下螺丝是由两台带法兰盘的立式电动机通过圆柱齿轮减速机构传动的。因此采用这种传动系统启动迅速、传动效率高、造价低,但存在着加大了机座的总高度,增加了厂房高度基本建设投资等缺点。另外为了实现压下螺丝的单独调整,中间介轮可以由液压缸控制,使其与压下螺丝啮合或脱离。其结构简图如图1—2所示。
1-制动器 2-立式电动机 3-减速机 4-压下螺母 5-压下螺丝 6-离合器
—圆柱齿轮传动的电动压下装置
另一种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由两台卧式电动机通过三个圆柱齿轮和两对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来带动两个压下螺丝,通过离合可以实现压下螺丝的单独调整。轧辊开度指示器的传动系统中还装有差动机构,它可以由小电动机带动实现调整作业。这种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的特点是
:结构紧凑、机座总体高度低、基建投资下降,但传动效率低、造价高。因此多用在一些压下要求速度不高的初轧机上。
2 慢速电动压下装置
这种调整装置多用于上辊调节距离在100~200毫米以下,调节速度小于1~,但调节精度要求高的薄板、带材轧机上。在这种压下机构中,由于传速比i要求很大(最大可以达到i=1500~2000),同时又要求能带钢压下。因此,压下装置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
这种压下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工人的劳动条件差、强度大,因此常用在生产效率低的轧机上。
为了控制板厚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现代化的板、带材成品机座的压下装置中,分成了精调与粗调两个部分。其中精调装置是用来首先给定原始辊缝的,.而精调装置是用来在轧制过程中随着板、带材坯料厚度、轧制力及成品厚度的变化,随时对辊缝进行微量调节校正的。
一、电动双压下装置
由于电动双压下装置的反应灵敏度差,所以仅用于精度低的热轧板带成品轧机上。在这种压下装置中精调与粗调系统都是由电动机通过机械的减速机构来传动压下螺丝的,因此传动系统的惯性力很大,从而使调整辊缝的校正讯号传递滞后现象很严重,所以无法满足高
轧机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