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第1页,本讲稿共37页
内 容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1
3
中药炮制的作用
2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4
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
5
临床选用炮制品的一般原则
第2页,本讲稿共37页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依法炮制:
金·刘元素曰:“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以品剂,其功其能哉。”
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
复方配伍:
徐灵 胎 认 为:
“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第3页,本讲稿共37页
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结合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十分密切,中药炮制的各个环节无不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
1
2
3
如宋代《太平圣惠方》:“炮制失其体性,筛箩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必须殷勤注意”。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
第4页,本讲稿共37页
中药炮制的作用
可降低毒性, 如川乌、半夏
消除或减弱副作用
改变药性,如熟地、何首乌
缓和药性如苍术、枳壳麸炒缓和燥性
增强药物疗效:如胆汁
制南星能增强其镇惊作用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便于调剂和制剂 矿物类、贝壳类药物
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如黄芩、桑螵蛸、杏仁等
提高药物净度,
确保用药质量
第5页,本讲稿共37页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净制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是药材制成饮片或制成制剂前的基础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加工量大、劳动条件艰苦,强度大的一道工序,是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首要环节。
1. 清除杂质
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泥土、砂石、木屑、枯枝、腐叶、杂草等杂质,需要净制,去除掺杂的泥土、霉烂品等杂质。如地龙、土鳖虫、蝉衣等常混有泥土;有时泥土的比重甚至20-30%,不能保证临床用药剂量。
净制与临床疗效
1
净制与临床疗效
1
1
第6页,本讲稿共37页
如肉桂、厚朴、黄柏、杜仲等栓皮,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现代实验发现:%,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叶醇的含量内皮远远高于粗皮。
2、去除非药用部位,以保证临床处方用药准确。
除去非药用部位包括去残根,去芦头,去枝梗,去皮壳,去毛,去心,去核瓤,去头、足、翅等。
1
净制与临床疗效
1
净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1
净制与临床疗效
第7页,本讲稿共37页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
净制与临床疗效
3、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如花椒(果皮)功能温中止痛,杀虫止痒。而椒目(种子)功能行水平喘,作用不相同;
如莲子心和莲子肉作用不同,莲肉性味甘、涩,平, 具有补脾止泻, 益肾涩精,养心安神功能。莲子心性味苦寒, 功能清心热, 除烦。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
净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第8页,本讲稿共37页
2
切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
1、加工切制,便于调剂,提高煎出率,提高疗效。
一部分中药材体积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效果,必须按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薄” 、“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制,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饮片切制是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药材切制后便于有效成分煎出,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制剂,便于鉴别,利于贮存。
第9页,本讲稿共37页
2
切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大多数植物类中药材, 切制前都必须进行清洗或浸泡、闷润等软化工序。软化是影响饮片质量的关键工序,俗话说“三分切工,七分润工”,这些操作都必须掌握适度, 防止药材因浸泡时间过长而使有效成分损失太多, 降低疗效。
如常山质地坚硬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浸泡, 才能切片。如有人实验常山浸泡七天后, 其生物碱含量损失近三分之一。槟榔的炮制方法是夏季要浸泡七天, 冬季要浸泡四十天才能达到机器切制标准。
2、软化:水处理的时间长短和吸水量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