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教案
课题:26、蜜蜂引路 授课时数:第一课时
日期:2012、5、 授课人:高虹 使用者
设计
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
内容
分析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团场连队,民族学生居多,人员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因为接触广而思维活跃,而另一些则稍微迟钝。学生的注意力总体来说还不错,勉强能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新词,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列宁是怎样借助蜜蜂找到养蜂人的,俯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抓文章第3片段体贴重点研读,分析列宁的思维过程。联系语言环境识字学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
课时
两课时
教学
重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学
难点
分析列宁的思维过程,俯他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
策略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
教学过程
修补内容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
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列宁和蜜蜂的资料。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宁和蜜蜂之间一个有趣的故事————《蜜蜂引路》。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理解“引”的意思。
第二版块:出示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体会他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并受到启发。
第三版块: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生自读课文,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小组合作读课文,力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好长句、难句。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第四版块: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指导读好长句,难句。
学习第1自然段。
生自读,同桌交流读懂了什么。
理解“附近、谈天”两个词语。
学习第2自然段。
默读,理解“亲自”的意思。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呢?理解“往常”一词,并与“常常”进行区别。
学习第3自然段。
自读,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思考题:
列宁发现 ,他想 。
列宁仔细观察,只见 ,他想 。
齐读第三句话,结果和他所想的是一样吗?(理解词语“果然”)
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然后指名在全班说。
齐读第3自然段。
学习第4自然段。
观察插图,观察养蜂人的惊讶的表情。
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养蜂人和列宁的对话。
给“惊讶”找一个近义词,并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理解“向导”的意思,并想想真的是蜜蜂会当向导给列宁带路吗?主要原因是什么?
男、女生分角色齐读列宁和养蜂人的对话。
第五版块:达标测评,巩固反馈
再读课文,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第六版块:板书设计
26 蜜蜂引路
列宁
看、发现:许多蜜蜂
仔细观察:采……飞进…… 善于观察、
找到了:小房子→养蜂人 勤于思考
第七版块:作业布置
我来帮它们找一个近义词朋友。
常常——( ) 亲自——( )
惊讶——( ) 往常——( )
我也能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教后反思
~~~~~~
蜜蜂引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