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与反思.doc“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P51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目标: 1. 通过用珠子摆数, 加深学生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 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2. 通过探究珠子个数与所摆出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猜测,验证等数学发现的过程。 4.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感受数学的“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教学准备:课件;数位表( 1张/人) ;珠子( 10 颗/人)。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脑筋急转弯)。 分成两半是多少? 个橙子分给 5 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公平?(榨成汁。) 一、提问激趣,温故导新 1. 回顾数位的含义。(黑板出示数位魔法屋。) 师:老师这儿有 1 颗珠子,什么情况下可以表示 10? 生:把珠子放在十位上。师:如果把它放在个位上,表示的是几? 生:放在个位的时候就表示 1。师:对, 同一个珠子住在不同的数位魔法屋里, 所代表的数就不同。 2. 揭题。师: 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数位魔法屋的这一魔力来摆珠子, 找找里面的奥秘。二、实践操作,探究规律 1. 操作评价,探索方法。师: 刚才我们用 1 颗珠子在数位魔法屋中一共可以摆出多少个数?分别是哪两个数? 生:摆出了两个数。分别是 1和 10 (板书: 1 颗: 1 10) 师:那用两颗珠子分别能摆出几个数?是哪些数?请你选择一组,在你的魔法屋里摆一摆,注意,每次摆的时候,珠子要全部用完。(学生独立操作。) 师: 谁愿意上来摆一摆? ( 指名板演) 他摆出一个数, 我们就大声读出这个数,老师帮你们写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他是怎么摆的。生: 2, 20, 11。师:那用 3 颗珠子,你能摆出哪几个数呢? (★预设: 学生出现以下 4 种可能情况: 无序; 先都放在个位再逐一移到十位; 先都放在十位再逐一移到个位; 也有可能有学生想到数的组成, 根据数的组成来摆数。) 师:还有别的摆法吗? 师: 你更喜欢哪种摆法?摆出的也是这几个数, 为什么你喜欢这种? (学生发表意见。) 师:只要有顺序地去想,摆数的时候就不容易漏写也不容易重复。(黑板呈现: 1 颗: 1 10 2 颗: 2 11 20 3 颗: 3 12 21 30) 【意图: 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操作活动, 呈现多样化的摆法, 并通过各种摆法间的比较, 逐步掌握有序摆珠子的方法,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2. 二次操作,固化方法。师: 小朋友能有顺序地去摆珠写数, 真能干!那4 颗珠子又能摆出几个数?分别是哪些数? 5 颗呢? 6 颗呢?你能知道吗? 师: 口说无凭, 还是请你选择一种, 用刚才这些好方法继续到魔法屋里摆一摆,写一写。(学生活动。) 课件呈现,学生校对: 4 颗: 4 13 22 31 40 5 颗: 5 14 23 32 41 50 6 颗: 6 15 24 33 42 51 60 【意图: 二次利用有序思考的方法摆数写数, 经历从直观数学到抽象数学的过程,体悟组数内在规律。】 3. 观察思考,探索规律。课件呈现: 1 颗: 1 10 2 颗: 2 11 20 3 颗: 3 12 21 30 4 颗: 4 13 22 31 40 5 颗: 5 14 23 32 41 50 6 颗: 6 15 24 33 42 51 60 师: 我们已经用这些珠子摆出了这么多数, 这张漂亮的数字表里藏着许多有意思的排列,谁能找得到?(学生指着课件说。) 生1: 竖着看, 第一列是从 1到6, 第二列的十位都是 1, 个位是从 0~ 5, 第三列的十位都是 2, 个位是从 0~4, 第四列十位都是 3, 个位是从 0~ 3, 第五列的十位都是 4, 个位是从 0~2, 第六列的十位都是 5, 个位是 0~ 1 ,第六列的十位是 6 ,个位是 0。师追问: 第一列的珠子是怎么摆的呢?怎样移动第一列的珠子就能变出第二列的数呢?变第三列呢? 生2 :个位数相同,十位数一个比一个大 1。师:这些整十数的珠子是怎么摆的呢? 生:横着看,十位的数字+ 个位的数字= 棋子的颗数。【意图: 在探究过程中,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模式的能力, 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与珠子数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 4. 利用规律,继续写数。师:小朋友们找出了这么多秘密,真厉害!刚才有些小朋友更厉害, 他们不用摆珠就能写数,老师也想试试,可以吗? (教师板书: 7 颗: 7 14 25 34 43 52 63 70) 师:我写的对吗?说说你的理由。生: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