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教案《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官港小学:张冬红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 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二)重难点分析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设计理念 ,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组句”──“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 ,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 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教师准备: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 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 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幻灯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 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2)读顺课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出示词语烟雾迷蒙饯行敬仰暂时友谊伫立凝视远眺飞檐凌空一饮而尽繁花似锦誉满天下脍炙人口唯一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5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

黄鹤楼》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6-08-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