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根香蕉.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根香蕉”带来的思考——从新近听过的一节作文课谈起上周一,根据学校安排,听了一节三年级作文教学课。老师以经典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为范例, 引题恰当, 衔接得体, 教态自然, 富有年轻人的感染力; 小朋友活泼可爱,课堂上精彩纷呈,充满童心童趣。如果抛开“作文”, 把本节课定位为说话课或语言交际课,无疑是一堂成功课、过关课、达标课。但从作文作文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衡量, 老师的有些设计和操作,还是值得商榷。这里重点谈两点: 其一、写作又叫创作, 新视角、新方法、新构思是好作文的构成要件。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童话大师, 他们的脑子里充满了稀奇古怪的想法。创新之于孩子, 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流露, 只要老师引导得当, 孩子们往往能爆亮令人惊叹的创造火花, 孩子们在这种思想状态下所作的文章, 才能灵动而鲜活。但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老师以“水果”入题, 框架式的在各种水果中把孩子们的选择限定在“香蕉”,然后又从《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引出“看、尝、闻”等几个关键词, 继而套用在自己的教学启发和诱导当中, 学生的回答完全依循老师的步骤和设计, 甚至老师在香蕉的外形、味道方面给出现成的答案, 让孩子们去做游戏式“是”或“不是”的选择。这种迁延已久的固定套路和模式, 使课堂陷入流程化、格式化误区,孩子们的“真实世界”没有得到垂顾,自然没有可能在文章中表达出“真情实感”,充其量只能完成些填空、应付之作, 久而久之,用“语言文字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逐渐成为远去的梦想, 创新的因子在孩子们文字世界中沉沉的睡去了! 其二、为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让孩子们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 写作并不困难, 老师摹写文章让学生参照, 是一种成型成熟的做法。本节课中老师也准备了下水文, 这一点本不值得厚非。但应该有一个起码的要求, 那就是这篇文章必须具有示范性, 能够传递本节作文在文辞、语句、结构、情感等方面的要求。但老师在课堂上出示的下水文不够切合孩子们的思维和视角,语言环复,文字平直,层次过渡欠自然, 离孩子们的精神

一根香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