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摩顶砺踵,以利天下墨子其人墨子,名翟,约公元前 468 年~前 376 年之间,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司马迁只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 附了了数言: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 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 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 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墨家与儒家?墨家与儒家为春秋末至战国初的两大著名学派,是当时的“显学”(显耀之学)。韩非在《韩非子·显学篇》称: “世之显学, 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 墨翟也。”?而且,两家还有师承关系,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对儒家思想的扬弃?“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译文:墨子学的是儒家,接受的是孔子的学术。但认为儒家的理解太过繁琐,让人不高兴,又主张厚葬,让老百姓太穷了, 而且三年的守孝期太长,既对己身不利, 也妨碍做事情,所以他们放弃了周代的文化,承袭了夏代的文化。墨家学说?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 "爱人若爱其身", 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 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 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墨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