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鉴赏——中国古代人物,山水篇
制作人:陈实 吴欣燕
制作单位:高二〔17〕班
指导老师:房尚昆
中国古代山水画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之,不求形似,聊以自误耳。〞——倪瓒
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述宋
代和元代山水画风格的差异?
湖庄清夏图 赵令穰
北宋的?湖庄清夏图?是一幅描绘夏季湖畔的平远景色。开卷是湖庄临岸,垂柳拂溪;接着一座小桥横跨水上,湖中莲叶田田,群鸭游弋;岸上绿树成荫,远处烟水迷蒙;路转溪头,又见绿树环抱中数间村舍,屋后一片林木,在烟雾笼罩下,横向舒展,时隐时显,更增加悠悠然的灵动气氛,充满着幻梦般的诗意。卷末近景描绘三株姿态各异的大树,与卷首树木相照应。
在构图上突破了五代以来山水画全景式的构图结构,而转向为对大自然的局部特写,这种空灵的画面布置,后来成为南宋画家普遍采用的构图方式。
色彩明丽,沉着。它不同于以往水墨淡彩或青绿重彩的画法, 而是墨彩并重,到达墨色交融,形成一种清新、质朴、自然的格凋。这在北宋山水画中是很少见的风格。然而此图也有美中缺乏之处,岸上树木作等距离排列,缺少变化,苔点笔法也过于呆板,缺乏灵动之气,不能尽如人意。
?六君子图?倪瓒〔元〕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家豪富。元末卖去田屋,浪迹湖泖。擅长画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浩、关仝。作品多取材於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疏茺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 “元四家〞。 此图绘坡陀上六株树木劲挺列植。湖面宽阔无波,江上岗峦遥接还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据李日华去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徵意义。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山岗坡石的画法参以
树木,用笔简洁疏放,似不经意而骨力内含。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者,神骨韵气那么不薄。〞
画幅中自题一那么,述作画经过。此图作於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时倪瓒年四十五岁。画幅中还有元公望、朽木居士、赵觐、钱云等诗。诗塘中有明人董其昌题识,裱边有明人王铎,清人周寿昌、许乃普、陈荣等题跋或观款。
王诜?渔村小雪图?〔北宋〕
北宋山水画家王诜描绘的是郊外雪后初晴的山川景色。整个画面空间转换得十分自然巧妙,而巳以山的起伏变化,水的平静开阔,树的千姿百态,通过远近虚实,疏密变化,构成富有节奏的画面,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潇湘奇观图?〔中国画〕米文仁〔宋〕
米友仁特别喜欢表现『春雨初霁,江上诸山云气涨漫,冈岭出没,林树隐见』的情景,『草草而成,不失天真』。 此幅是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用淋漓水墨画江上云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山峰、江水、树木并未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追求的是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 作者在自识中写道:『先公居镇江四十年....作庵于城之东,高冈上以海岳命名,卷乃庵上所见山....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登临佳胜处,那么复写其真趣』由此可知此「潇湘奇观」并非湘江山水的再现,而是借镇江山水抒发对潇湘景色的思念。 图卷中的山、树用横点画出,有时也勾以墨线,然后渲染,他所作「拖泥带水皴」先用水涂抹,再蘸焦墨横笔拖过,造成浑厚自然,迷蒙天际的效果。
?早春图?郭熙〔宋〕
郭熙所绘。郭熙的山水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画山石形如“鬼面〞、“乱云〞。写瘦树估枝,状如“蟹爪〞、“鸦爪〞。?早春图?充分运用以上手法赞美回春的大地。
?溪山行旅图?范宽〔宋〕
?溪山行旅图?一改常规构图,迎面耸立、雄壮浑厚的大山头被置于画面的主要位置,顶天立地,极具质量感,造成一种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山巅茂林密树,山谷飞瀑如练,直落千尺。山下空濛一片,衬托出怪石嶙峋的岗丘;斤上杂树丛生,树隙间楼阁隐现。山脚流水潺湲,山路卜驮队纡行。在画幅右下角草丛间,有“范宽〞 二字款。还有董其昌“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题字。〔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原作规格:
×,绢本,浅设色
创作日期:
北宋
?深堂琴趣图?佚名〔宋〕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绘画作品中,有相当一局部属于小品画,也即册页画。这些张幅不大的作品上 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及人物故事等内容。它们题材多样,丰富多彩,这些精美的画幅小中见大,其描绘的内容丝毫不亚于大幅的立轴或长长的手卷。俗话说"大有大的难处",其实"小也有小的不易"。张幅小的画面,让观者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无法藏拙,必须处处精心营造,不得马虎。所以这些小品画,都十分的精致、耐看,经得起玩味。而且册页绘画的作者中也不乏名家高手。这些册页,原先可能是宫殿中配置在屏风上的装饰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欣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