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好好好.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故乡的“水墨画”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描写长满菱角的池塘, 反映出“水墨画”的美丽与神奇,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对快乐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一、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理解重点词句, 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词句意思,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 积累优美的词句。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前搜集菱角的图片,资料。四、课时安排: 2 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江南水乡》或《春江花月夜》。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一段乐曲,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将随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的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 3、简介水墨画。二、初读课文、预习 1 、自由朗读课文,梳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并批注在旁边。 2 、读课文,同桌交流,独立预习情况。 3 、老师根据读音,字形较复杂的字,指导认读和书写,特别注意“菱”“馨”“掐”“撷”“嚼”字的字形和笔顺笔画。三、相关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的是什么 2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 、再谈课文、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四、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 、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 听写本课词语、生字。二、解题,交流菱角的图片,资料 1 、故乡的水墨画指的究竟是什么?(长满菱角的池塘) 2 、课文是怎样概括介绍它们的?(理解第一段的比喻句) 3 、菱角又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请同学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三、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 、仔细读读第 2—4 段,看看从初春到中秋,池塘发生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的美。结合汇报板书: 初春:池塘渐渐有了生机,菱叶细小,疏疏朗朗。黄梅后:菱叶长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菱盘上缀满了小花,成了动物的乐园。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 2 、将写池塘美景变化的词句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来。 3 、家家户户煮菱角、品菱角,乐在其中。品菱角有趣的,作者又是这样介绍的? ( 品读第四、五段) 四、巩固拓展,升华情感 1 、读完全文,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作者难忘故乡的美和童年的快乐) 2 、读课后第 2 题的两个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妙处 3 、抄写文中叠词板书设计{ 散漫的池塘(美) 变化的池塘(美) { 初春、黄梅后,临近中秋} ---- 难忘故乡的美------ 难忘童年的快乐采菱、品菱(美) 教后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 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在朗读课文时, 要读出采菱人心中的急切心情, 学习作者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和谐、欢乐的方法, 提高写作水平。 2 、海滨仲夏夜一、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 、从文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 、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对神奇大自然景色的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三、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四、课时时间: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预习课文,学习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解析导入新课 1 、板题,海滨仲夏夜师问:你从题目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地点:海滨;季节:仲夏; 解释仲夏) 2 、导入:海滨仲夏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随著名作家俊青一起去欣赏海滨仲夏夜的迷人景色。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公示全文的生字新词, 开火车诵读, 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指导字音:仲( zh ong ) 念第四声而不是第一声,“岗”不读一声。指导字形:“穆”右下是三撇。 3 、分小组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4 、读完全文,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海滨仲夏夜给你的感受吗? 三、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 、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峻青(二)细读课文,感受美景 1 、课文每段写什么? 2 、默读课文第一至三段,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适时点拨学生,抓住要点, 简洁地说) 3 、再次朗读这三段,评

好好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805 KB
  • 时间2016-08-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