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 v .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型与知识点
一、题型:
名词解释〔没题2分,共计14分〕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4分〕
简答题〔4个,共24分〕
论述题〔1个,共12分〕
综合分析题〔3个,共36分〕,阅读给定材料答复以下问题〔需要根据材料和相关背景知识,活题〕
知识点:
名词解释:7个×2分=14分
犯罪心理学P1: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行为及犯罪对策中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构造形成、开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
犯罪人格P81:
这种人格通常是由于某些犯罪人长时期从事犯罪活动,或长期在犯罪团伙中与有犯罪恶习的人交往而形成的。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私、冷酷、残暴、缺乏道德和法纪观念、行为冲动等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玫瑾,2021〕:人在后天早年的社会化缺陷下造成的个人长期与生存方式相伴,或因犯罪而长期与监所为伍,在接近犯罪化而非正常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犯罪倾向和犯罪个性特征。
. .
. v .
武器效应:P267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1978年以“武器效应〞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挫折——侵犯理论。他认为,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
犯罪情境:P64
指被犯罪人感知和清晰认识到的、对发生犯罪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犯罪情境主要包括侵害对象、现场条件、现场气氛。
犯罪心理画像:P368
就是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展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动征象的描述。
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情况,对未知名犯罪行为人的动机、行为、目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特点等分析,通过文字或语言形成对犯罪行为人的五大属性:生理社会地域心理既往犯罪属性的描述过程。
准绳问题〔来自于百度〕
准绳问题测试法的根本假设是:无辜者对准绳问题反响强于相关问题,因为他〔或她〕知道自己是清白的,所以会更注意准绳问题。反之,有罪者由于知道自己的罪行正在被调查,所以更关注的是相关问题而非准绳问题。同时,有罪者会对相关问题撒谎,并会因担忧谎话被揭穿而恐惧,这就导致他
. .
. v .
/她在相关问题上的心理反响比在准绳问题上的强。
准绳问题测试(CQT)或称比较问题测试,是一类心理测试题目编排方法的总称,其传统根本思想,是用被测人对准绳问题(比较问题)和相关问题的心理反响差异,来判断被测人对相关问题是否存在异常心理压力,以此来推断被测人是否通过测试的编题方法。
测试法P47
所谓测量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研究者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来测量被评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科学方法.
犯罪决意P75
指犯罪动机由决定阶段向执行阶段的转换和过渡。指行为人已就在实施犯罪行为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即将付诸实施。
犯罪动机P122:
就是激发、推动并维持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并达成一定目标的在动力。
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在起因,是犯罪心理构造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犯罪目的
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后希望到达的结果。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去个性化现象,在群体破坏性行为中表现的最为典型。
〔二〕简答4个×6分=24分、论述1个×12分=12分、综合分析题知识点素材3个×1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06108867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