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和谐与深刻皆为美——汪曾祺与林斤澜小说合议
姓名:左玮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钟友循
20080501
摘要时期作家。他们的小说将作家的视角从紧贴时代的宏大叙事转移到普会以及自身内在的和谐之美,一个却用深刻而略带冷潮的笔调叙说人汪曾祺和林斤澜都是以边缘视角和平民视角从事文学创作的新通市民的世俗情怀。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以短篇小说来写人,写人的生活,人的生存。都是以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来叙说人情和人性。但他们在艺术追求上却大相径庭,汪曾祺深受儒家文化的熏染,用充满了古典美的语言来叙说温馨记忆中故乡的人和事,‘着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追求的是一种万物皆融洽的和谐之美。而林斤澜则饱经世事,品位了人生百态,在鲁迅的影响下试图通过小说来礼赞生命的价值,探讨社会的复杂,人性的幽微,思考人的生存的困境,追求的是一种深刻之美。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小说的内容,思想入手,论述和比较了汪曾祺和林斤澜两者小说的差异,一个追求人与自然,社间的血雨腥风。第二部分是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述了两者小说创作美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第三章,主要从人生经历,文化继承,人生态度三个方面试图解释两者小说美形成的深层原因,同时表明作者对这两种美的态度:尽管和谐美让人赏心悦目,但真实地表现生活,反映现实,细腻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与幽微,深切地关注生命的存在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和谐,深刻,汪曾祺,林斤澜
瓵印琖瓾,,甌’,,..瓵,..,,..疭,
龅腞,,
聊签名社嗍塑年互月生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引言作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短篇小说不仅以其篇幅短小为标志,更重要的是,这种篇幅的短小带来了短篇小说在生活容量和艺术表现方式上的独特性。也就是说,作家在构思、创作短篇小说时总会根据这种体裁样式的某些内在规定性去思考、表达。这就使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在文学的殿堂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始终体现出一种活跃的姿态,不仅在思想主题上体现出很强的现实敏感性,而且在艺术变革中也往往引领新潮流。从鲁迅的小说,甏摹跋缤列词蹬伞“浪漫抒情派甏摹靶赂芯跖,四十年代的“荷花淀派迨甏的“山药蛋派”、“干预生活小说敝列率逼诘摹吧撕畚难А钡群芏喽谰咛厣的小说派别都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并以短篇小说取得的成就标志其流派的特色。由此一点也可见出,短篇小说以其短小灵活的形式为加世纪中国文学在与时代特征的结合上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过程中,新文这道绚丽多姿的风景线中,汪曾祺和林斤澜两位作家的短篇小说作品无疑是值得我们予以足够重视的一抹亮丽的彩虹。汪曾祺与林斤澜是当代文坛上的短篇小说大家,人称“文坛双壁。饺撕早就认识并开始相交,半个世纪过去了,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彼此相知都很深。平日里两人关系极好,像兄弟一样出没于文坛之中,形影不离,可以说是“道同’‘相与谋’的深交吧。‘道同’是说他俩志向相同,都是文体家,八十年代后,小说在文体上和风格上,一反五十年年代以来的流行色,二人可谓功不可没佟两人都是衔接现当代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生涯跨越了两个时代,汪曾祺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有小说集《邂逅集》问世,林斤澜也发表了多篇引入侧目的短篇小说:《台湾姑娘》《姐妹》《一瓢水》等。然而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两人的创作时断时续,有时甚至完全断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年逾花甲的汪曾祺才重新提笔并一发不可收拾。《受戒》《大淖记事》《异秉》《陈小手》等几乎篇篇都是精品,《受戒》和《大淖记事》还被看作是新时期小说的滥觞,在新时期小说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地位。而林斤澜创作的小说《矮凳桥风情》系列,《十年十癔》系列也逐渐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位置。在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短篇小说学以来的短篇小说也在不断的创新求变中构成了一道五彩斑斓的文
和谐与深刻皆为美——汪曾祺与林斤澜小说合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