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1 中国语文 1第三讲: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一. 文字的起源 1) 记事符–使用一些线条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作为某种标志或表示一定的含义,通常刻画在石壁、石块和陶壁上,最初出现的符号可能是个别人根据自己的意图刻画出来的,线条较简单,随意性也大。–这种表示文字的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因为线条横竖的交叉,圈点各异,疏密繁简不一,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不断出现新的符号。 2017-4-1 中国语文 2 2) 几何形刻画符号(距今约五六千年) –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出现了最早的刻画符号. –晚期刻符用直线、横线和交叉线条组成几何形状, 日前发现的都刻在陶器(仰韶文化/彩陶文化)上。–根据资料,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内,几乎都发现了这种几何形刻画符号,说明某些符号在不同的地点都已具有同样的记事功能,而同时为人们接受和使用。 2017-4-1 中国语文 3 3) 图象型刻画符号(原始社会时期 ) –黄河下游山东省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中, 1960 年采集到三件陶器大口尊,尊口沿下刻线划着显然与几何符号不同的图象符号,非常奇特,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图象分布很广。–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刻画图象,线条工整,墓葬中, 大口尊都放在墓主的脚下部,与死者骨架成一条直线,尊上的图象符号应同这种葬俗有密切联系。 2017-4-1 中国语文 4 –大汶口陶器的刻画符号有两点值得注意,它与文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一是这些图象符号同后世的甲骨文、金文的形状接近, 一看就和文字很接近; ?二是这些图象符号象形而又有相当程度的抽象化, 不是简单的描绘。 2017-4-1 中国语文 5 4) 原始文字(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4500 年左右) –现在公认各民族文字都从图画发展而来。–仰韶文化时期的几何符号,大汶口时期的图象符号,在文字发展中起了过渡作用。 2017-4-1 中国语文 6 5) 甲骨文(夏商时期) –甲骨文,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考古资料表明,甲骨文的确是由刻画符号演变而来。–有些实例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甲骨文“目”字与斐李岗文化期间龟甲上的刻符非常相近?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上所刻符号与甲骨文的“山”、“火”写法一样?从文字形象表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肯定说明了刻画符号发展成文字的事实。 2017-4-1 中国语文 7 二. 甲骨文 1) 甲骨文图片 2017-4-1 中国语文 8 1) 甲骨文图片 2017-4-1 中国语文 9 1) 甲骨文图片 2017-4-1 中国语文 10 1) 甲骨文图片
文字演变与汉字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