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国后中国扬琴乐器发展简述.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国后中国扬琴乐器发展简述
 
 
周 楠
【摘 要】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扬琴演奏家和工艺制作家通过合作,在继承传统扬琴,接见外国扬琴形制的基础上,对传统扬琴的形制和性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为扬琴艺术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当代 扬琴 乐器 改革
1949年新中的日趋稳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作屈驾们在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作品的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传统扬琴在表现性能上存在种种不适应因素,限制了音乐创作的构想和演奏者才智的发挥,次时期我国音乐团体出国演出,对外文化交流机会逐渐增多,艺术家们开阔了视野,观察到国外扬琴在形制结构上表现显示生活的优势,加之我国专业音乐艺术教育与表演艺术发展需要,传统扬琴形制和性能的改革逐渐成为一种必然。
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末的50年时间内,扬琴演奏家和工艺制作者通过合作,在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的基础上,结合乐学,律学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制出了律吕式大扬琴,变音扬琴。其后又在20世纪七 八十年代研制出401变音扬琴
,501变音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81型扬琴等多种改革形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又进一步研制出全律低音大扬琴。除此之外,扬琴艺术家和制作者又进行了转调扬琴,筝扬琴,电扬琴,多用扬琴,合音扬琴等多种试验。扬琴改革可谓是争奇斗艳,成绩斐然。
一、形制改革
传统扬琴形制在徐列《清稗类钞》中已有记载:“半于琴而略阔,锐其上而宽其下,其型如扇。”当代经过改革之后的扬琴大多呈梯形,与传统的扇形相去不远,但琴体有所增大,外观上摆脱了“小家碧玉”般的纤小,呈现出“大家闺秀”般的庄重,典雅之气。
滚轴板。穿冲扬琴无次部件。活动滚轴可以左右推动来微调音高,方便了扬琴的调音并改善了音准,同时也是支持扬琴弦使之更好震动的基座。
弦钉。左右两边各不相同,固定于琴身山口之外,左边为挂弦钉,右边为弦轴钉(供调弦用)
传统小扬琴的调弦钉用方头尖形铜钉钉入板中调音,当代扬琴则改为螺丝弦轴钉,使转动调弦更为方便。
琴弦。早期传统扬琴琴弦为铜丝制成,故曾有“铜丝琴”之称。后改为钢丝弦,发音更为清脆明亮,中音低音区则采用钢丝弦之外缠细铜丝的缠弦。当代扬琴除使用钢丝弦以外,同时注意到了弦的长短,弦的粗细与音高三者之间的科学比例。
音梁。位于扬琴的板面与底板之间,在共鸣箱中起到支撑受力的作用。传统小扬琴一般使用两条音梁,侧立的两端与箱内前后侧板相联结。当代扬琴随着共鸣箱的扩大和琴码的增加
,音粱也随之增加,而且在每条音梁板上均间隔开四到五个圆孔(称为凤眼),更利于共振。
二、音位改革
传统扬琴音位排列采用“五二”序列,即条码两侧同一弦为纯五度关系,而相邻的两弦为三度(少数小二度)音程关系排列。音域上仅有两个八度,无半音,不易转调。
1953年由张子锐设计,赵立业制作,郑宝恒艺术实践的律吕式大扬琴问世。其音位排列为:“相邻两弦为小二度,相间的两弦为大二度。”律吕式大扬琴的音域扩充到了四个八度(G——g3),音律配齐了十二半音,可自由转调,并增设了滚轴活动弦枕山口和滚轴板,用来改善音质和微调音高,为以后扬琴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扬竞明和北京民族乐器厂研制生产出的二排码和四排码的变音扬琴。变音扬琴音位排

建国后中国扬琴乐器发展简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