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 疫
Plague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自然疫源
性疾病
鼠 疫(plague) 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啮齿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引起大流行,属甲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毒血症症状,伴局部症状,以急性淋巴腺炎(腺鼠疫)最常见,其次是败血症,肺炎,偶可见脑膜炎,皮肤型鼠疫等。
治疗: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等。预防主要是控制鼠间鼠疫,特殊人群可用菌苗。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的耶尔森菌属;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鼠疫杆菌抗原,主要有:① F1(fraction 1)抗原 为荚膜抗原,糖蛋白,不耐热,有高度免疫原性及特异性, 用于血清学诊断,其抗体有保护作用。
②鼠毒素(murine toxin)可引起局部坏死和毒血症。 ③V和w抗原仅见于有毒力的菌株 ,能够保护细菌,使之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
我国Yersinia pestis可分5群(A-E)17个生态型,不同生态型的菌株生长情况有明显差别,生长好的生态型的致病力较强。
抵抗力较弱,特别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煮,烤和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 耐冷。在脓液和痰液中可存活10-20日。可存在于病人的组织,血液和体液,粪便及痰液。
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复习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