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碑林内容与作者介绍井冈山碑林是烈士陵园四个景点之一,它是 1987 年7 月破土动工修建的, 整个建筑风格是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 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建筑造型, 楼、台、亭、阁相结合。顺山而上这里陈列着 139 块翰墨字碑,是一座具有井冈山特色的思想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碑林,这里嵌刻着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彭真、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井冈山时留下的墨宝;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宋任穷、肖克、谭震林、何长工、唐天际等老红军重上井冈山时的题词;还有郭沫若、许德衍、舒同、沈鹏、陆俨少等一代名人与书画家讴歌井冈山的诗词翰墨。井冈山碑林分两期工程建成:第一期碑林 1989 年建成, 有 63块; 第二期 1992 年建成, 共有 76块。碑林的碑石全都是江西玉山县的罗纹石,碑石材质细腻、光滑、坚硬、耐磨。仔细察看石内还有一丝丝似牛毛的纹路,是碑石中的上等石料。现将碑文和作者简要介绍,为了叙述简便,按碑文顺序编号。第一期碑林( 63 块) 1、[碑文]井冈山碑林(汉白玉,横碑) [作者] 舒同( 1905 —— 1998 ), 江西东乡县人, 曾任山东省委书记, 中, 1987 年为碑林题字。 2、[碑文]天下第一山(青石,竖碑) [作者] 朱德( 1886 —— 1976 ), 四川仪陇县人, 曾任中, 全。 1962 年3 月重上井冈山并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题字。“天下第一山”是从政治角度及历史地位来赞扬井冈山是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革命的第一山。 3、[碑文] (西江月· 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霄遁。[作者] 毛泽东( 1893 —— 1976 ), 湖南湘潭县人, 中共中央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此诗词是 1928 年秋写的, 当时他从湖南迎送红军主力回山,听到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消息,心情激动,在马背上吟出的这首著名诗词。 4、[碑文]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作者]朱德( 1886 —— 1976 ) ,井冈山会师, 1957 年作, 1966 年2月9日题字。 5、[ 碑文] 登黄洋界诗一首: 健步登上黄洋界, 险境一眼览。主席诗词刻石上, 朱总亲笔留。子孙万代易辩清,冒充也无虑。[作者] 谭震林( 1902 —— 1982 ), 井冈山老红军,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77 年 11 月重上井冈山,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针对林彪“四人帮”篡改历史炸毁原毛泽东、朱德题词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改建火炬亭。 1977 年重建纪念碑, 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谭老感触甚深, 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6、[ 碑文] 在茨坪迎“七一”调寄《念奴娇》红旗高举, 井冈山。天下名山第一,挺立罗霄山脉上,纵跨赣湘六邑。领导工农,坚持战斗,一年又四月。燎原星火, 烧遍天南地北。梭标血话当年, 刺折锋尖, 刻字铭农协, 七寸竹钉埋哨口, 顽敌魂飞胆裂。桐木岭头, 黄洋界上, 五哨振寰极。全球共仰, 万岁欢呼主席。[作者]郭沫若( 1892 —— 1978 ) ,四川乐山县人,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 1965 年6月 30 日偕夫人于立群上井冈山并题诗,留下数幅墨宝。 7、[碑文]发扬井冈山光荣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者] 宋任穷( 1909 —— ), 湖南浏阳县人, 井冈山老红军, 195 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全, 中顾委副主任。 1988 年5 月重上井冈山时题字。 1987 年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题写了园标。 8、[碑文]革命摇篮[作者]许德珩( 1890 —— 1990 ) ,江西九江人,曾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87 年为井冈山碑林题字,当时他已 98 岁高龄。 9、[碑文]昔在井冈漫步穹苍千峰相连龙蛇奔放翠竹松杉烟霞晃漾五井茅坪稻菽争长五哨雄关龙潜虎望秋收义军穿云而上朱毛会师威震赣湘众星拱北星火辉煌反帝灭蒋日月重光东亚醒狮大风泱泱继往开来当仁不让[作者]肖克( 1908 ——) ,湖南嘉禾人,井冈山老红军。 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 1970 年9 月- 1996 年三次重上井冈山,并题诗。 1987 年为井冈山雕塑园题写了园标。著有《浴血罗霄》一书, 此书历经 50年, 经过 4 次修改才与读者见面, 曾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10、[碑文]革命摇篮地井冈山著名境连湘赣省人集茆
井冈山碑林内容与作者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