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五首
教学目的
1、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这五首诗词的意境
3、品味字句
教学重点
1、领悟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2、记住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化的意蕴和它在后世的意义衍射效应;
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美。
1、安排说话。
2、综合点评。
3、由说话引入课文。
二、欣赏美。
1、重点字词。
2、课文内容和情感.
3、学习心得体会。
三、创设美。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课文的视屏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美和展示美.
(一)、赏析《使至塞上》
1、理解作者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又称“诗佛”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早年的边塞诗写得粗暴豪放,和他晚年清新飘逸的山水诗迥然不同。(精品文档请下载)
2、理解诗意
3、赏析名句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一色、荒凉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一下子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只有黄河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长”字便自然涌上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和“直”都用得逼真传神,无怪乎《红楼楚》里说“合上羽一想,,竟再也找不出两个字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此诗.“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用四种景物比照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和日月同辉,和长河共远“都护在燕然",这是一种未言艰辛而艰辛之事已毕,未见英雄而英雄之业已出的衬托式写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宗臣曰:“阔大悲壮”。《而庵说唐诗》:
“‘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精品文档请下载)
4、朗读背诵
(二)、赏析《泊秦淮》
1、知人论世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乱。杜牧从小有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升迁,使他感慨良多。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此类为数不多。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
24、诗词五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