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例1、例2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根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重点:
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
教学难点:
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天平、3盒粉笔(其中一盒粉笔少5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国的国球是什么球?
生:乒乓球.
师:第29届奥运会今年8月份将在我国举行,假设有次品的乒乓球流人赛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师:可见质量检查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当小小质检员,用我们的智慧找出不合格的产品。
[设计意图:活泼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为新课的导入作好铺垫。]
(二)探究解决方案
1.3盒粉笔
出示3盒粉笔,说明:在这3盒粉笔中有一个次品,它跟其他相比外表一样,但轻些,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个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详细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展比较就可以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出示天平。说说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次品呢?
学生答复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盒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假设天平平衡那么没放上去的那一个轻些;假设天平不平衡那么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个轻些。(精品文档请下载)
提醒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一样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
(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方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精品文档请下载)
[设计意图:,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考虑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展。](精品文档请下载)
2.5盒粉笔
(1)独立考虑:从5盒中找出那个是次品。
(2)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用手模拟天平。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组长负责作好记录。)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答复同步用图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
平衡:11次
5(2,2,1)
不平衡:2(1,1)2次
5(1,1,1,1,1)1次或2次
……
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
《找次品》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