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2006 微生物指标及微生物检验的介绍广东省 CDC 微生物检验所严纪文我国旧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是 1985 年颁布实施的 GB5749- 85 ,标准检验方法为 GB5750-85 。该标准与国外的饮用水标准相比,主要差别在于微生物指标项目少,缺少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只有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 2项,不能确切的评价水质的卫生状况。修订后的标准,微生物学指标增加为 6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同时在资料性附件中增加了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不得检出大肠埃希氏菌/( MPN/100mL 或 CFU/100mL ) 在与水接触 30min 后应不低于 , 管梢末水不应低于 游离余氯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 MPN/100mL 或 CFU/100mL ) 每 100mL 水样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不得检出总大肠菌/( MPN/100mL 或 CFU/100mL ) 每 100mL 水样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 100 菌落总数/( CFU/ mL ) 100 CFU/ mL 细菌总数限值微生物指标限值微生物指标修订后修订前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限值微生物指标限值微生物指标修订后修订前 500 菌落总数/( CFU/100mL ) -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限值微生物指标限值微生物指标修订后修订前<1 隐孢子虫/(个/10L ) - <1 贾第鞭毛虫/(个/10L ) -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 0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 CFU/100mL ) - 0 肠球菌/( CFU/100mL ) - 限值微生物指标限值微生物指标修订后修订前一、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定义:水样在营养琼脂上有氧条件下 37 ℃培养 48h 后,所得 1ml 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 36 ±1℃ 48h 细菌总数原理:细菌总数是指水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 pH 、需氧性质等) 所得 1ml 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按本规范规定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能在营养琼脂上发育的嗜中温的需氧的细菌菌落总数培养条件: 36 ±1℃ 24h 修订后修订前二、总大肠菌群(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 除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外,增加了酶底物检测方法多管发酵法结果: 5个 10ml 管中阳性管数为 0 时, MPN 值< 结果: 5个 10ml 管中阳性管数为 0时, MPN 值为 0(主要针对出厂自来水或需每天检验一次的水样) 总大肠菌群定义:总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培养 24h 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多管发酵法原理: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 37℃培养 24h 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具有指示菌的一般特征,故以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评价饮水的卫生质量。修订后修订前滤膜法滤膜法定义:总大肠菌群滤膜法是指用孔径为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 将滤膜贴在添加乳糖的选择培养上, 37 ℃培养 24h ,能形成特征菌落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以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方法。培养条件: 37 ℃ 24 ± 2h 滤膜法原理:用孔径为 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在选择培养上,经培养后,计数生长在滤膜上的典型大肠菌群菌落数。培养条件: 37 ℃ 18-24h 修订后修订前酶底物法酶底物法定义:总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是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细菌群组,该细菌群组能分解色原底物释放出色原体使培养基呈现颜色变化,以此技术来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方法。培养基: MMO-MUG 培养基( Minimal Medium ONPG-MUG )。本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定量法: 10 管法、 51 孔定量法培养条件: 36 ±1℃ 24h 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细菌群组分解 ONPG 使培养基呈黄色酶底物法的主要特点: 优点: ?可同时判断水样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时间较短,只需 18-24h ,最长需要 28h ?无需确证试验?操作简单,对试验条件和人员要求低缺点: ?检测成本高总大肠菌群三种方法的比较较高低低价格压膜机显微镜、过滤设备显微镜特殊设备简便较简便较繁步骤不需要需要需要验证试验 24-28h 24-48h 24-72h 时间酶底物法滤膜法多管发酵法
微生物指标及微生物检验-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