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恕之道是孔子认为可以终身行之.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恕之道是孔子认为可以终身行之,,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复说:「其恕乎.」里仁篇载曾参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话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忠恕之道,是孔门的至德要道。
然那么怎样叫做忠恕之道呢?论语卫灵公篇云:「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雍也篇云:「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说仁之方也已.」大学云:「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儒家思想,,更相信「凡同类者擧相似也.」人和人之间,不独口之於味有同嗜,目之於色有同美,即心之於理义,亦有所同然。故理义之悦我心,,心同此理,那么人伦相处,只要反身而诚,能近取譬,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便可「虽蛮貊之邦行矣」。
今人常常强调人之差异性,而否认人於差异性之外,复有共同的好恶,因此疑心忠恕之道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这好比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肉;有人喜欢穿丝,有人喜欢穿麻,因此否认人有饥思食、寒思衣的普遍性一样,都是极端之论。
朱子以「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要推己及人,,而最切近者,莫如近取诸身。心为身之主,仁为心之法,故所谓近取诸身,即是尽己之心,尽己之仁。本於仁而无自欺便是忠,。朱注「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云:「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别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和於人,那么恕之事,而仁之术也.」
一己有欲立欲达之心而著实做去
孔夫子教人的是『一贯忠恕之道』,这一贯忠恕之道亦含有"人我一贯〃,"知行一贯〃和"天人一贯〃,这一贯之道可以是赞天地化育,参天地宇宙、世界大同的一贯之道,所以从精神方面来说儒家是泛道德主义也不为过嘛!
忠恕是为仁之方。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详细施行.
忠恕之道在《大学》里被称作“ 矩之道”.《大学》说:“所恶于上,毋(勿)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先后。所恶于后

恕之道是孔子认为可以终身行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ltawn
  • 文件大小9 KB
  • 时间2022-01-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