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魔桶》中的救赎与新生
伯纳德?马拉默德,著名美国犹太小说家,被称为犹太文学
的心脏,他独具特色的创作主题和风格使他成为20世纪美国文
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马拉默德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店员》
(1957)、《基辅怨》(1966解读《魔桶》中的救赎与新生
伯纳德?马拉默德,著名美国犹太小说家,被称为犹太文学
的心脏,他独具特色的创作主题和风格使他成为20世纪美国文
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马拉默德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店员》
(1957)、《基辅怨》(1966)、《房客》(1971)及短篇小
说集《魔桶》(1958)等。《魔桶》自1958年发表以来就被认
为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之一,次年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成为短
篇小说史上的典范,奠定了他作为美国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马拉默德在作品中,“往往描写傻瓜式的人物,他们多灾多
难,生活困顿,渴望逃避过去,追求梦想,执著于良知、责任感
和爱。马拉默德从犹太文化中汲取受难、赎罪和新生的概念,接
受现实主义传统,同时融合了多种手法,并成功地借鉴了犹太艺
术风格,擅长反讽式的幽默”。[1]288《魔桶》即是这样一部作
品。小说表面上是一个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爱情故事,实际
上它确实蕴含了传统犹太文化中救赎与新生的主题。
一、等待救赎的拉比
利奥?芬克尔是一位即将毕业的拉比,为了成为正式拉比后
能赢得更多信徒,27岁的利奥准备结婚。于是,他找来媒人宾
尼?萨尔兹曼帮忙。萨尔兹曼一口气为利奥介绍了三个有不同缺
憾的待嫁女子:寡妇莎菲、32岁的大龄女莉莉和瘸腿的鲁丝。
这些女人都有致命弱点,令利奥失望透顶。之后,萨尔兹曼说服
利奥与莉莉见面。莉莉把利奥看做一个和上帝有着某种神秘交往的神仙拉比,她追根究底地盘问让利奥难堪离去,并失去了寻找
下一个结婚对象的兴趣。此时,萨尔兹曼再次出现,留下一个装
有六名女子照片的信封匆匆离去。多天后,利奥打开了这个布满
灰尘的信封,被其中一个姑娘深深吸引。他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萨
尔兹曼,却被告知那是他的女儿。最后利奥选择了斯妲拉,作为
自己的救赎。
利奥即将成为一位拉比,即犹太教中负责执行教规、律法,
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员或犹太教会众领袖。可是,在小说中我们
可以看到,作为未来的神职人员,利奥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有
天赋的虔诚信徒”,他认为自己“皈依上帝,并不是因为我爱他,
而是因为我并不爱他”。[2]77莉莉追根刨底的盘问虽然令利奥
十分生气,可也让他明白了,“他与上帝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这里得到启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除了父母之外,从未爱过任
何人,或者是相反的情况,因为他不爱人类,也不可能全力地去
爱上帝。在利奥来说,现在他的一生赤裸裸地展现在他的面前,
他也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不爱别人,也不被人爱。这番
令人痛心却并非完全没有预料的彻悟让他惊恐不安”。[2]78
在这里,利奥是一个处于精神危机中的等待被救赎的犹太年轻
人。
二、救赎的引路人
利奥是个学习犹太教律法的博士,有很好的职业前景,是个
循规蹈矩的好青年。通过一番交谈,人情练达的萨尔兹曼很快看
中了他。萨尔兹曼名义上是帮利奥做媒,实际上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欲擒故纵的爱情游戏拉利奥当女婿。通过介绍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女士,引起利奥的
解读《魔桶》中的救赎与新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