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贵州人文精神.doc淬炼贵州人文精神文化,民族的根。精神,民族的魂。人文精神,民族的根与魂。传统,民族的本。“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作为“贵州人文精神”, 再好不过。但关键是在贵州人中如何淬炼, 积聚, 蔚然成风, 真正成为贵州的民气民风民魂、精气神? “天人合一”, 就要求有经天纬地的胸怀和气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就要求能不畏艰难困苦, 奋斗永不止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由庄子阐述, 后被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哲学思想体系, 并由此构建和扩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为什么贵州要特别强调以此作为自己的人文精神? 因为, 贵州要后来居上, 就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促进绿色发展,用好绿色资本。“天人合一”对贵州的发展,在今天更有一层特殊的意义。记得 1960 年周恩来总理在贵阳对千余干部的讲话, 他把“山川秀丽, 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作为贵州后来居上的自然条件基础和“绿色资本”来看待了。今天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社会财富;“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基础、更宝贵。这就挑明了,“绿色”也是“资本”, 是比“金山银山”更重要、宝贵的资本。贵州, 是中国最不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君子人穷志气不穷, 贵州人毕竟也姓“贵”!今天看来,这个“贵”,就贵在有丰富的“绿色资本”。这个“志”也不是提虚劲。凭什么“后来居上”?就凭“绿色资本”, 就凭保护好、使用好,且不断扩大这个“绿色资本”。贵州要上, 当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不能掉队。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最大瓶颈制约是资源环境, 最大心头之患也是资源环境。贵州只要解决了这个瓶颈问题,就可以靠自己的贡献,为全面小康加分; 贵州要上,当然还要有世界眼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是人类发展不可抗拒的规律。贵州后来居上,是循着规律在走。无论怎么看,无论与谁比,无论走多远,无论说多近,“绿色资本”, 正是今天贵州弯道取直、后来居上之本! “绿色资本”天然, 却无价, 它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 人民群众的期盼。贵州要用好“绿色资本”,踏着已走出的“生态建设、开发扶贫”的步伐, 锲而不舍地努力, 以山幽、林茂、水清、气净、景美的生态健康人居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贵州以“天人合一”为自己的人文精神, 有宏大的气象, 有实在的目标。如《易经》所说, 天有天之道, 天之道在于“始万物”; 地有地之道, 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贵州有志,万物竟成。天高地远, 难在务实。天荒地老, 最忌空谈。奇了, 也在贵州, 史上就有圣贤,专门研究如何落实,提出“知行合一”。十六世纪初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
淬炼贵州人文精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